糙汉子魏骥缩了缩脖子,一脸为难地苦笑,“我都行,我都行———””
话虽如此,心里早就骂开了。
你们师徒几个人的问题,把我牵扯进去干嘛?
我支持谁都不对。
徐祖又把目光转向卫况,“况儿,你觉得这只是在无意义的浪费?”
卫况据理力争,“老师,此事还需要三思,一旦出了纰漏,很可能就是一郡祸事,到时候那一郡百姓——”
徐祖点了点头,就在卫况和魏骥都以为他要改变想法的时候,徐祖说话了,
“整个大夏,最重要的人当中,你小师弟的名字必然要位列其中。”
他对卫况说道,“大夏是没有退路的,全靠始皇帝一人镇守人间气运,才能坚守至今。”
“而你小师弟的任何一丁点进步,都有可能成为大夏的退路,不只是涉及到始皇帝,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吗?”
“别说一郡百姓,就是三郡,五郡,我也不在乎。”
“因为一旦退路彻底崩断,等待我们的,将会是人间重回旧神时代。”
钦天宫内的气氛不断下沉。
卫况终于低头,“弟子明白了。”
琅琊院,
李砚知正抱着小白狐,翻看道家典籍打发时间。
五天时间,除了每日清晨和傍晚给伍思卿炼化神性之外,他的所有精神都放在参悟之上。
如今总算告一段落,可以稍微松口气,
“有意思———”李砚知目光停留在典籍上,抚摸着小白狐的手都停住了,
“没想到内景开辟,竟然也和旧神有关。”
典籍上,清楚地记载着,
因为最先开辟内景的,不是别人,正是旧神!
而道家的映照法丶观想法,也都是在此基础上做出的进一步改良,使之变得适合人修炼。
但一个人想要维持内景,非常艰难,并不是映照出来之后就万事大吉了。
若是一个不注意,内景很可能就会直接坍塌,到时候再想映照,无疑是难如登天。
但旧神却并没有这种担忧,其中的关键很可能就是神性。
由此,也就自然形成了两条修炼内景的路。
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只能走道家路线,时时勤修,夜夜苦修,不断往内景中增加道纹,稳固内景,最终达到内景长存的地步。
但也有极少部分人,可以走旧神的路。什么道纹?什么苦修不缀?我用神性就能撑起内景!
不过这两条路,并非矛盾不可调和,在李砚知看来,完全可以互相成就。
道家的路,是因为先天基础跟不上,所以需要后天补足。
旧神之路,则是大力出奇迹,靠着神性就先天占据优势,哪里还需要那么麻烦?
但李砚知不嫌麻烦,“这两条路,倒是都可以参考。”
他翻阅着典籍,“按照这上面的记载,映照内景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继续苦修才行,使内景永固长存——”
翻开下一页,目光瞬间凝固,“观想之上,是为凝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