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有两把刷子。
张启的修炼之法,确实有其精妙之处,那蕴养内景的路子,若是蕴养得当,
在开辟内景后,依然可以用。
“如张兄所言,是否在一开始就在身体某处映射方位观想出内景雏形,会比较好?”
“比如按照五行之属,映射五脏处观想内景雏形——”李砚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在映照内景道宫时,便是按照五行映射去映照,这样应该也更加有底气支撑。”
张启若有所思地点头,“的确如此,若是有李文书构建五行天脉的基础,的确可以以五行之属事先观想内景雏形—”
李砚知脑海中又蹦出新的思路,“若是按照这个想法继续延伸的话,常人没有自己的见解,一头雾水很难观想出内景雏形。”
“是不是可以先观想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自然景观,然后再映照会更方便?”
“就相当于先观想神明,但是把神明换成天地万物,用来填充内景,之后待内景开辟,也可酌情观想神明——”
一旁的董彬也是望气司监生,闻言,眼晴顿时一亮,不禁抚掌道,
“李文书所言甚是,我之前也在想,观想法也不一定要观想神明,山川河流乃至大海星空,皆蕴其神,也应可观想。”
张启的思路也一下子被打开了,“按照这种说法,道家典籍中所言的洞天福地,是不是更容易蕴养出气来?”
张启和董彬在琅琊院待了有一个多时辰,一开始单纯的只是在聊内景的修炼,后来更是谈到了望气秘法,让李砚知大呼开了眼界。
【听闻张启讲解望气之术,获得些许感悟,《地脉》熟练度+10;《霞光》熟练度+10;《月华》熟练度+10;《陨星》熟练度+10。】
【董彬阐述天光地气风水理论,获得些许感悟,《呼风》熟练度+10;《唤雨》熟练度+10;《地脉》熟练度+10;《霞光》熟练度+10;《月华》熟练度+10;《陨星》熟练度+10。】
望气之术,包罗万象,并不是常人想象中的单纯看天象望气。
是涉及到了世间方物之气,乃至天地运转的理论。
仅仅只是听二人讲述他们曾经修炼望气秘法时的过程,李砚知便获益匪浅。
等到临近午后,二人方才依依不舍起身告辞。
李砚知送二人出去的路上,出言问道,“若十二自然之神皆有映射修行之法,两位觉得该如何分配,才能让天下之人都可达到较好的修行效果?”
张启和董彬对视一眼,稍作沉思之后开口道,“若是强行分配,恐会造成浪费。”
“毕竟每个人总会有所擅长和不足,扬长避短方为正道。”
“但如果没有指引,任凭大家随意修炼,也很容易失去方向,反而眈误了宝贵的修行机会。”
“按照我大夏的官学之制来安排,会不会更好一些?”
李砚知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抱拳道,“多谢二位指点。”
“不敢不敢,那我等先告辞,待有新想法,再来叼扰。”张启和董彬抱拳回礼。
两人在回去的路上,
“果然郑子安诚不欺我,这位李文书,当真有些真才实学。”张启忍不住感叹道。
“想不到他连望气都有所涉猎,也不知道看了多少典籍卷宗。”
“这样来看,实在是我懈迨了,太过关注望气之法,反而失了大局观。”
董彬笑道,“世间如李文书这般的年轻一辈,能有几人?大多数都先着重一道,而后再以一道演万道。”
“但李文书却不同,他要以万道演一道,着实气魄惊人。”
“不过,更让我在意的,是他最后临走前问的问题。”
张启侧目,“十二神修行之法,如何分配?”
董彬点了点头,“我在想,他为何会问这个问题?难不成是想开创映射十二自然神的修行之法?”
张启闻言,脑海中下意识只觉得荒唐,“应该不可能吧?”
“李文书初境之法也只有一部,你方才不也说了吗?他走的是万道演一道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