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能加快速度处理内部问题,再腾出人手支持北境,或许还来得及。”有另一位文书博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太尉属官拍着桌子,“哪来的军队?嗯?你告诉我?哪里还有军队?”
“你以为四方边境的气运屏障,是只要守一处地方吗?”
“一座座关卡重镇,哪一处不要有上万守军驻守?”
“南境现在守军八十万,西境少一些,但也有四十万,北境最多,足足一百二十万!”
“这已经到大夏兵力的极限了,看起来多,但分散开来,兵力优势瞬间荡然无存。”
“而那些蛮夷,却可以集中力量攻击气运屏障薄弱的点,一方攻,一方守,守方注定会落入下风。”
“内部又牵扯了不少力量,从哪里找大量的初境二境方士?”
“现在,只有靠三境乃至四境大方士,利用强大的力量,先解决一批蛮夷,才能让大夏缓一口气。”
“我同意征召三境大方士,前往边境战场。”
“我也同意!”
“我同意!”
不少人都在表示支持,想要尽快形成决议,递交上去。
“一帮蠢货!愚不可及!”也有人在反对,“大夏一旦爆发内乱,无论是兵力还是顶尖战力全都散在边境。”
“到那时,大夏倾复只在一夕之间,别等边境大战还没开始,大夏都已经改朝换代了!”
此话一出,屋中不少大臣齐齐色变,当即就有人出言怒喝,“放肆!安敢如此大逆不道之言?”
这时,一直在默默看着众人争论的左相李通古伸手,制止了逐渐变味的互相攻计。
“诸位,诸位——”
左相说话,谁也不敢不给面子,众人纷纷看过来,等待左相开口。
李通古环顾四周,“内忧外患皆不能不顾,但如今,最重要的莫过于北境战事。”
“至于内部混乱,朝廷会设立巡天司,由朝廷和钦天监一起出人,专门负责监察郡县,行杀伐之事!”
“这巡天司不需要太多人,但个顶个都要是好手,届时诸位中有人也许会被选进去,
还请莫要推辞。”
屋子里的气氛顿时为之一变。
巡天司?
这是临时衙门,还是新的常事衙门?
说什么监察郡县,实际上就是专门抓屠刀杀人的。
说句以暴制暴都不为过。
但这样的衙门,必然危险重重,说不定哪一天就会有性命之忧。
只是,巡天司,真能解决大夏内部的动乱吗?
如果解决不了,到最后反而会让大夏越发虚弱。
李通古继续说道,“诸位接下来还是要尽快商讨出调兵之策。”
“虽然各郡县都有人自发北上,但毕竟只是散兵游勇,无法与正规军队相比。”
“所以,对这些人还是不能抱以太大希望,最后的重担肯定会落在守军肩上。”
有左相定下基调,关于调动军队的事宜,很快就正式进入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