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守韩庸要谋反,复苏旧神,这样的人,该不该死?怎么为了维持东海郡现状,连这样的罪过都不惩处,也和所谓的大局有关?”
“韩庸手下,那么多官员唯他马首是瞻,为虎作怅,不该拿下?”
“难道任由对方造反,就是大局了?”
徐祖的声音并未有任何情绪外露,但所有朝臣都感受到了一股莫名的压力。
“至于东海郡缺失那么些官员,会导致东海郡更加混乱,老夫也不能认同。”
“我大夏人才众多,各地方山书院,朝廷的国子监,积累了多少人才?”
“现在东海郡空出那么多位置,不刚好补充进去?”
他掸了掸袖子,“最后,诸位所说的大局———””
“就算真的有大局,那当今天下,只有陛下才是大局!”
“有老夫坐镇奉阳,陛下万无一失,大夏的大局,就一直都在!”
徐祖说完,始皇帝看向下方面色各异的众臣,“左相,立刻拟定前往东海郡填补空缺官员之名单。”
“十日之内,赶至东海郡。”
“至于方仙使擅自羁押巡天司官员,自当惩戒——”
他大手一挥,不顾那些朝臣还有话说,“散朝!”
朝堂之上,一片安静,就算始皇帝和徐祖已经离开,众臣面面相,迟迟没有走。
直到半刻钟后,方才陆续散去。
“胡闹,简直胡闹!官员任用罢免岂能如此儿戏?”御史大夫面色难看的很。
一旁的监御使轻叹一声,“可如今,陛下和徐祖二人这般骄纵那李砚知,谁能插的上嘴?”
“总感觉陛下在泰山封禅之后,较之前变了太多,越来越以力服人。”
“再这样下去,这天下,哪里还有我等立足之地?”
御史大夫走在院墙之间,看向天空中的金丹大日,“以力服人,最终必为力所害,我等身为臣子,决不能让陛下走上这条不归路。”
他对身旁的监御使说道,“我待会儿去寻左相,国子监那里,可有我们的人?”
“有。”监御使眼睛顿时一亮。
御史大夫轻轻点头,“你抓紧时间拟一份名单给我。”
“东海郡空了不少位子,我们理当为大夏推举更多栋梁之材。”
始皇帝和徐祖回到奉天宫后殿,
“李砚知可有二境功法留下?”始皇帝甚至对朝堂上的事,只字不提,而是直接询问二境功法。
徐祖拈了拈胡须,“他的确留下了初稿,但目前他自己还未全部走完,所以并不能保证不会出错。”
“陛下还是要再等等。”
始皇帝卸下冠冕,一旁的大监低头走上前来,帮忙以玉冠束发,“朕恐怕等不了太久徐祖有些异,“陛下为何这般说?”
“泰山封禅虽出了些岔子,但陛下如今已经走上修行之路,寿元之事应该不成问题。”
始皇帝坐下,“朕利用泰山封禅,直接迈入初境巅峰。”
“但从此朕之修为,与大夏气运息息相关,任何气运损耗,都会让朕的修行受阻,甚至倒退。”
“朕不得不强行弥补被天上之神分割出去的那部分气运,再加之南北两境大战,朕的修为虽然还维持在初境巅峰,但却是一直都在消耗之前积累的底蕴。”
“另外,徐祖你那关门弟子的初境最后一步,徐祖应该也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