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一转巅峰,别来害我们
郡城准备封神大祭,这个消息很快就被方仙卫传播出去。
原本因为胶东王叛军而动荡不安的郡城,还没从之前叛军入城的徨恐中缓过神来,转而又变成朝廷的琅琊王,要在这里举办封神大祭。
无论是郡城仅剩的官场官员干吏,还是盘踞在郡城不知多少岁月的门阀大族,都对这个封神大祭,心有疑虑。
如今的郡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还能活下来的官员干吏,都是有几把刷子的家伙,他们聚在一起,轻声议论着,生怕隔墙有耳,
“李砚知什么时候变成琅琊王了?朝廷的圣旨呢?”
“现在这个年头可真有意思,什么人都能蹦出来称王了,难道是又回到旧神战国时代了?”
“琅琊官场从上到下都被砍了脑袋,圣旨就算发下来,咱们也看不到,还不就是只凭对方一张嘴?”
“小点声,无论是不是真的琅琊王,咱们都惹不起那位爷。”
“别提他是徐祖的关门弟子,又是名满天下的定法正师,还是镇守北境战场的重要功臣,就算是他轻松斩杀胶东王和张尚这样的三境极限,咱们也得小心伺候着。”
“是这个道理,咱们现在还没掉脑袋,但说不准什么时候屠刀就落下来了,那位爷可不是什么文弱书生,听说在北境战场,死在他手上的,足足有大几十万,还有好几个三境蛮子。”
“这种狠人说什么,咱们跟着做就是,千万别想着使绊子。”
这几个官员吃着简单的酒菜,小声议论着,殊不知在数百丈外,就有两名方仙暗卫正盯着他们,通过这几个人的唇形,判断出他们说的话,并全部记录下来。
一名暗卫把记录好的折子放到一边,立刻就从另外一人手上接过空白折子继续记录。
而另一人则同样手执墨笔,在一份折子上作画,正是这几个官员的样貌,一眼看去至少有七八分象。
“你们说封神大祭到底是什么?说实话我心里还真有点志忘。”
“之前的泰山封禅,虽说补全了整个大夏的血脉,但同样引发了后面一系列的变故。”
“大夏之所以现在如此风雨飘摇,肯定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泰山封禅。”
“现在这位琅琊王,又在准备封神大祭,谁知道会不会又引发什么后果。”
“这件事也轮不到我们操心,那些门阀大族才是关键,他们要是不配合,这次封神大祭,恐怕就要胎死腹中了·—
几个官员聊了一会儿,知晓各自的想法后,便陆续离去。
如今局势不稳,方向不明,他们这些人还是要以不变应万变,少做少错,宁可什么都不做,也不能犯错。
而此时,
郡城的几个大族也派出了管事,互相探听些消息。
“这位初境定法正师的实力不容小,三境极限都能轻松斩杀,我等还是不宜与之正面对抗。
“那封神大祭他既然要办,那就让他办,无非是多花些银子的事,他要多少我们给多少,我就不信,他还能再因此迁罪我等。”
“不错,胶东王既然已经战败,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反正也没有我等通敌的证据,他李砚知再蛮横,也不敢乱来。”
包括项家在内的好几个大族,都选择避其锋芒,不愿与李砚知正面起冲突。
说到底,他们左右横跳,或者说两边下注,也都是为了家族的生存考虑。
只要没有充分的证据,没有直接把把柄交到李砚知手上,以他们根深树茂的底蕴,谁又能拿他们怎么样?
但还有几家,却是不愿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