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盈心中有数了,知道小庄园那边的事也可以拉朱宣这样的吴中子弟入伙。不过当下他没有说什么,只是到了地方之后给朱宣介绍庄园:“这便是潇湘馆了,因遍种湘妃竹闻名。”
娥皇女英的故事这个时候早就有了,也知道她们是潇湘女神,看到还没长成的斑竹,朱宣自然没什么不懂的。
“竹生的快,待到入住时便很有气候了,只是桃花坞。。。”许盈有些可惜,桃花坞那边种了大量的桃树,可要等到桃树长成,有落英缤纷可看,那还得等两三年呢!
许盈一边考察着施工进度,一边道:“我为此园定了一名,‘随园’,取‘随时之义大矣哉’之意。”
第171章
临近腊月,江上风寒。
然而就是这等时候,石头城左近较往常更热闹了数倍!
眼下临近腊月,华夏民族很早就有腊月过节的习俗了,哪怕是贫寒人家也会想办法在此时凑些吃喝,不至于年节清寒。对应这种需求,就是市场的火爆了!
建邺此时可是南北大地上都数得着城市,此时又成为了南渡小朝廷的都城,更是挤进了许多贵族,对于各种物资的需求量就更大了——穷苦人或许过不起冬节,但总有人过的起!而这样的人在如今的建邺,可还不少呢!
长江水道此时还没有隋唐江南大开发后那样重要,但依旧是‘黄金水道’!在古代社会,水运较之陆运优势实在太大了,走长江一路,蜀中各种奇货,以及两岸荆州、江州等地的物资都可以直抵建邺!
另外一头,三吴、闽地的货物也会经过三吴之地稠密的水道进入,为了方便这些货物转运,还专门修了京口到建邺的人工渠。
大量货物走秦淮河入城,但不能直接从长江进入,江船进入秦淮河是非常麻烦的,而且进进出出也很容易堵塞本来就繁忙的秦淮河。为了不浪费宝贵的运力,江上来的货和人都会转运,或用小船走秦淮河,或用车马运进城。
这就造就了石头城这个转运节点的热闹!
很多建邺城内的居民在此做搬运工、开小食摊什么的,以此谋生。
“到了!到了!”一艘普通江船上,一个水手远远瞧着目的地的方向,忽然大声叫道。他目力显然十分好,第一个看到了石头城渡口后方竹木搭建的瞭望台——石头城本来就有防备江北的防务,如今虽没有战事,却是依旧有不少官军驻扎的。
江船属于李益打理的运输队,这几年一直做着被人南运之事,兼着贩运南北货物。
这些江船上的水手有南人,也有北人,但如今大都把家安顿在了建邺或者左近的京口、丹阳,此时看到石头城的瞭望台,就像是看到家了一样!
他们来回一趟需要不少时间,路上花的时间只是一样,还需要采买货物、接人什么的。此时又是兵荒马乱的年月,特别是在北方的时候总有风险,此次又平安归来,大家单纯就是为此开心、为回家开心!
岸上的人见到江船上没什么货物,倒多的是人,兴头立刻减了一半——岸上大多数人都等着货物登岸,商人可以批发货物到城中贩卖(虽然大多数货物是早就有买家的,但万一呢),普通劳力也可以挣些搬运工的活儿!
可是多的是人那就不太好了,不止那些好处没有,反而多了许多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