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兰点点头,‘上个月考试得了优,先生奖励的。’
翻开笔记本,字确实稚嫩了些,只是这写字的笔贾琏也不认得。
看到贾兰的笔记,总算明白为什么户部愿意给银子了。
分类之详细贾琏都得感叹一声。
自耕农中只耕种田地的,复合耕种的,耕工结合的。
还详细的记录过去几年各种支出的多寡,以及当年的物价。
后面还空着一下当年户部,以及顺天府登记的物价。
这是将最底层的百姓详细分类,记录比较出他们的生活质量。
哪怕贾琏不懂,他也看出这个调研真能看出不少问题。
‘兰哥,能看看你们下晌记得那个表嘛?’
贾兰看看年长的同窗,发现他们眼皮都没抬一下。
无奈只能看向贾琮。
贾琮放下筷子,对着贾琏笑笑。
‘二哥就是现在给你看也没用,我们统计调研的数据只是这顺义一片的。
这里皇庄多,底子好数字看起来会好很多。
我们现在只是收集真实数据,回学堂还要重新整理。’
贾琏看着贾琮好像不认识一样,一个学堂能让人改变如此之大?
‘真实?
如今正是秋收最忙碌的时候,乡民哪有时间应付你们!’
贾琮扭头看看学长,‘二哥,这种事我们学堂不是第一次做。
春里送鸡时统计过一次,加上王家让利,别人家不好说,秉公堂学堂在顺天府乡间名声还不错。’
贾琏将笔记本递给贾兰,扭头看向年纪最大的学子。
‘能说说你们调研出的数据对户部和顺天府的作用嘛?’
贾琮虽然嘴皮子利索,学堂里安排的事也上心。
不过到底年纪小,没能看清内里,更不敢胡说八道。
‘谢谢琏二爷今日的款待,这事没什么不能说的。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要农户安稳国朝就安稳。
这次我们学堂的数据只要够广,顺天府农户辛苦劳作一年有多少结余就十分清楚。
自耕农、佃农、庄户各自剩多少也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