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急跳墙,兔子急了同样咬人。
德哥儿一句不要放走一人,尽量抓活的可算坑苦了护卫。
土匪见到装备精良的护卫自然知道难逃,到了搏命的时候,自然不留余力。
在尼山里转悠半个多月,一个个都黑成了煤球。
端了三个寨子,护卫们再看德哥儿的眼神总算恭敬起来。
带着最后一个寨子的活口和妇女孩童,一行人这才进了邹县。
婚期将近,大喜的日子大伯娘总算手下留情,只是轻轻责罚了一下德哥儿几个。
邹县王家大房长子王令泰成亲,接亲的也只是当地一个名声中平的书香之家。
王家崛起于堂树公,一朝大员对于当地的影响力之大,只有当地的百姓清楚。
如今王宁远大有青出于蓝的气势!
长房长孙娶当地女子,更显示出王家没有迁移进京的态度。
受益的百姓自然送上最衷心的祝福,一时之间王家老宅所在地的乡里热闹异常。
邹县王家热闹,顺天府大堂同样热门。
借着让佛门“捐银”顺天府暗中将有关佛门的田产和其它产业进行了一次摸底。
佛门自然不会束手就擒,名声显赫的大儒,朝中同僚,有身份地位的人家也用不同的方式在同王宁远交流。
在海甸的张穗娘俩更是被逼的无法出门。
每日收到的官宦人家女眷的拜帖成筐的抬出门房。
动各个寺庙的土地,也算触及他们的逆鳞,反弹也同样超出王宁远的想象。
这也让改革派的夏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这还是京城首善之地的佛门,若是整理整个国朝的佛门田产,那震动想想都让人头疼。
阻力如此之大,不止让王宁远心疼,同样也让改革派一时有些沉默。
在京城用强硬手段自然不合适,强硬往往伴随着暴力。
遇大事要心静,王宁远索性离了府衙,回到京城的宅子里饮茶纳凉。
茶香在口齿中流转,韩彬难得的感叹一句。
“还得是家乡的绿茶,饮之让人心宽。
东家,既然没法一口拿下,您那套切香肠的定计也不错。”
亓师的眼神也离开手里的茶杯。
“自古变法能成者寥寥无几,大人虽然准备充足,可在海甸是试探佛门毕竟没有触及其根本。
自佛教进华夏大地,无论帝王是否崇佛,信奉佛教者有增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