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贾母这么说,王熙凤自然高兴。
修建省亲别院,中间有多大的利润王熙凤能不明白。
与其肥了别人,不如落在在家口袋里。
刑夫人在一边听的眼睛都快红了,心里却一个劲的在盼着弟弟刑忠赶紧进京。
往日府里什么事不是贾母一言而决。
可今年的怪事还真是多,让贾琏告假的事,贾琏话虽说的圆滑,却没没有认同自己的祖母。
无论贾母如何给贾政使眼色,贾政也没有开口劝贾琏。
省亲别院说是贾家的大事,说到底还是荣国府二房的事。
贾琏也看明白了,沾光,沾什么光,无非就是多几个银子零花。
哪怕贾琏不出来管事,能缺了他的银子。
顺天府最紧要的时候,此时只要有点功绩,陛下、朝廷上的诸公、还有王宁远能不提拔自己。
府里的这点权力和权力场上的权力还能分不清。
这时贾母才真是无奈,回身四顾,一族人居然没一个能挑大梁的,能管事的都在衙门里。
贾母看了二儿媳到底把请娘家侄子的话咽了回去。
荣国府还真如同一个小朝堂,总有人盯着。
官服说物价不涨就不涨了,这么多灾民,最后还是手里有银子,房里有粮才安心。
这不第二日一早,来给贾母请安的族里妇人像商量好的一样都登门磕头。
贾母糟心的不知该给谁诉说,只能对外说身体不适一概不见。
杂乱无章中,荣国府的省亲别院建设也走上正轨。
虽然条条框框不少,可从灾民中筛选出的民夫却也用心。
初夏时节京城内外整个成了一个大工地,到处都是喊着号子,头顶草帽的民夫。
孩童们穿着带有编号的马甲在道路边舀水送水。
“水里有盐又有糖,都是官家的恩典。
不忘官家的恩惠,用心建设大汉国。”
“十字幡是医馆,身体有恙莫强撑。
害人害己不招人喜。”
“名牌是自己身份,没了名牌寻衙役。”
“勿要随地大小解,疫病防治首当先。”
孩子们一边送水,嘴里一边说着教谕教给他们的宣传语。
喜欢红楼之皇权枯骨请大家收藏:()红楼之皇权枯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