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最高的道德准则。
它强调爱人,即对他人的关爱、尊重和同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等话语体现出了推己及人的仁爱精神。
倡导人们以善良,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人。
孔子思想之中的“礼”主要指社会的礼仪规范和等级制度。
孔子主张通过恢复周礼,以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强调不同身份的人在不同场合应遵循相应的礼仪,做到克己复礼,以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因此,儒家强调的是仁政。
儒家的孔子、孟子等人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因此他们天真地认为只要用仁政,就可以感化世人,建立一个和谐友爱的社会。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事实证明人性是靠不住的,不符合现实。
荀子是先秦时期儒家思想最后的代表人物。
他发现人性之中恶劣的一面,是人与生俱来的。
于是,荀子提出了“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否认了人生来就是品德高尚的,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才能使人变得友善起来。
荀子的离经叛道,影响到了他们的学生韩非子和李斯。
他们也认为人性本来就是恶的,要通过刑罚来去除恶源。
秦始皇推崇法治,李斯在干掉了韩非子以后,他就在秦国推行法治,官也是越当越大,成为了秦国的二把手。
李斯除了想要在秦国推行法治以外,他还想要在六地推行法治。
如今有了纸,他就可以把自己的法家学说写成书籍,在六地进行推广。
“元首,什么时候开始卖纸?”
李斯已经迫不及待地要卖纸,去学书了。
“不急。”
赵扶苏说道:“我们还是先谈报纸的事情。”
“报纸?”
李斯跟冯去疾光顾着关心纸了,还没问啥叫报纸。
赵扶苏说道:“报纸就是把我们想要让百姓知道的事情写在纸上,广为报道。”
“每周发布一刊。”
“啊!”
李斯跟冯去疾瞪大了双眼。
“元首,你比我还狠啊!”
李斯愕然地看着赵扶苏。
他的一张脸上满是不可思议。
明明他的年纪比赵扶苏大上了五十多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