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年底,承受赤壁之败的曹操回到了北方。
数十万大军的丧失对于一个蓬勃壮大的北魏势力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但并没有动摇北魏的根基,只是延缓了北魏南下的脚步。
曹操并没有放在心上,他向来就是一句话,胜败乃兵家常事。
五十四岁的曹操,放在古代已经不算年轻,正好额趁这一次机会好好休息休息,养养身体,毕竟头疼的毛病是越来越严重。
他邀请回家休养的华佗前来治病,可华佗不愿,曹操便要对华佗动手,连荀彧求情都没有用。
兴许害华佗的并不是他的谎言而是赤壁的失利。
华佗遗憾的是历经了数十年的医书《青囊书》没有办法流传下去,而曹操唯一的遗憾是郭嘉郭奉孝。
曹操时常会想,若是奉孝在的话,赤壁就不会败了。
本以为是平静的修养,谁想老天还是给曹操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
曹操回到北方后没多久,曹冲病重。
曹操倾尽所有来救治曹冲,可惜依旧没能挽回。
曹冲去世之后,曹操悲痛不已,面对曹丕等人的安慰,直接放言,这是他曹操的不幸,却是你等曹氏之子的幸运!
所有人都知道,众多儿子中,曹操最喜爱曹冲,一直都是朝着继承人的方向培养。
曹冲也是曹操众多子嗣当中最为聪慧的儿子。
曹冲十三岁前已展现卓越智慧,最为出名的便是称象、救库吏等,也是后世流传的典故。
曹操多次公开表示&0t;有欲传后意&0t;。??
为了扶持曹冲,曹操还曾命司马懿教导曹冲,为其组建政治班底。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曹操谋划了许久,却被突如其来的病危打断。
建安十三年年底,曹冲因病去世,曹操悲痛不已。
从权力交接的角度来说,在历来都是嫡长继承制的古代,曹丕的接棒可能性远比曹冲高。
但皇宫贵族当中,任何子嗣都有可能成为继承者,每个儿子都是强有力的竞争者。
所以对曹丕而言,曹操对曹冲喜欢便是对他的压力。
身为长子的他自然不允许有这样的情况存在,总是会想一些法子,来剔除权力路上的绊脚石。
正是应了那句话,皇宫贵族哪有兄弟情。
之后的两个月里,曹操的情绪都不高。
直到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三月,从失去曹冲的悲伤中走出来的曹操,再次将目光放在南方。
尽管他已经五十五岁,但依旧没有放弃亲自率军出征的想法。
同月,曹操回到家乡谯,建造轻舟,治理水军,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南下统一全国。
历时四个月,同年七月,曹操征讨孙权。
这一次曹操换了一条路,一方面是江陵城战事吃紧,曹操就算从荆州南下,依旧会遇上周瑜的主力部队。
另一方面,曹操想要从背后牵制周瑜,也是对江陵城的援助,从豫州过合肥南下是比较好的选择。
而且这条路孙权刚刚失利,曹军将士的士气较高,正好可以好好运用。
故而曹操兵出沛国,过九江郡,反攻庐江郡。
大军从涡水出,经过淮水,出肥水,驻扎合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