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王忠和刘岱算得上得力战将,却不是统帅能手。
况且刘备已经无路可去,定然全力以赴。
故而二人之败,早可预料。
曹操只能再次将目光放回河北,先行休整大军,再考虑徐州之事。
再来看袁术。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六月,袁术退军至江亭,距离寿春八十里。
此时的袁术大军几乎已经走到了尽头,跟随袁术的那些将士都有一种强烈而又明显的预感,他们回不去了。
因为军中已经没有粮食,只有麦屑三十斛,而袁术还做着他那皇帝的春秋大梦。
六月盛暑,饥渴难耐的袁术想要喝一口蜜浆,又无蜜。
良久,他叹息:“怎么会到这个地步!”
疲惫的身躯,加上郁闷的心情,年仅四十五岁的袁术最后呕血斗余而死。
仲氏帝国也在仅仅存在两年四个月之后,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严象还没有到达寿春,袁术便已经病亡。
曹操就在荀彧的推荐下,任命其为扬州刺史,带兵进入九江,占领治所寿春。
袁术的部下和将士纷纷作鸟兽散后。
袁术的弟弟袁胤与黄琦带着袁术的妻儿南下庐江,到皖城投靠袁术的老部下,庐江太守刘勋。
神秘智谋老者长史杨弘与袁术帐下三大猛将之一的张勋,想要率领部下去投奔江东的孙策。
单从这一点选择上来看,杨弘与张勋要比袁胤与黄琦更加厉害。
可惜,刘勋看出了杨张二人的意图,在其二人途经之际,领军半路截击,直接将二人擒获。
卫尉徐璆趁乱夺得传国玉玺,风餐露宿、夜宿晓行,历经千难万险抵达许县,将将传国玉玺奉还朝廷,完璧归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传国玉玺之事,曹操不仅心知肚明,还吩咐众人不可轻举妄动。
此刻许县掌控在曹操手中,不管徐璆如何效忠朝廷,将传国玉玺藏得再隐秘,曹操想要得到也是轻而易举。
但曹操不会,当他在袁术称帝之时说出“愚蠢至极”四个字时,曹操绝对不会在天下尚未平定,周边群雄并起的情况下,对传国玉玺有所垂涎。
倒不如将玉玺怀给朝廷,既不破坏他忠臣的名声,也不会给周边诸侯落下口舌,从而成为如袁术一般口诛笔伐的对象。
再则,曹操心如明镜,统一天下的根本不是什么传国玉玺,而是手中的实力。
实力到位,有没有玉玺都无所谓。
所以徐璆送传国玉玺进皇宫才会格外的顺利,并不是他小心翼翼,而是曹操有意为之。
徐璆送上玉玺的同时,还将朝廷赐的汝南太守和东海国相印玺一并交还给了汉献帝,以表对大汉的忠诚,以及不事伪朝(袁术)之心迹。
司徒赵温问道:“足下遭逢大难,还保存着两郡的印绶吗?”
徐璆回答:“昔日苏武受困于匈奴,仍然不肯丢弃七尺符节,何况我这只是方寸大小的印呢?”
这把汉献帝感动坏了,拜其为太常。
曹操听闻此事,大为惊奇。
后来,曹操任丞相之时,便将自己原先的司空之位让给徐璆。
徐璆志节高远,看破荣华,遂婉拒,在九卿任上终老。
从五月到七月,三个月的时间,面对袁绍的压力,曹操原本大好的形势,被刘备的反叛深深刺痛。
东边的侧翼徐州陷入刘备之手,曹操不得不分出精力来应付。
但好在袁术已经覆灭,九江暂时掌控在曹操手中,徐璆也带来的好消息,一定程度上安慰了曹操受伤的心灵。
喜欢曹操那些事请大家收藏:()曹操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