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韫的脸色一下沉下来,&ldo;你说说,究竟是什么事?&rdo;
&ldo;都是小事,只不过月底兵部要归档,还是要向皇上汇报清楚的,&rdo;苏堂抬起头,&ldo;其实只是有几次禁军调动,兵部和禁军之间的记录不一样。&rdo;
&ldo;哪几次?&rdo;
&ldo;先是三月初六那天,也就是荣国公携家眷出城的时候,禁军专门派了一小队跟在他们后面,写的是以保护为由,但未向兵部申报。&rdo;
李韫看了一眼程督云,心里明白,应该是程督云做的,便应下来,&ldo;是朕的令。&rdo;
&ldo;如此,&rdo;苏堂点点头,&ldo;那三月初七,也就是转天深夜,两位御史大人在家中身亡,事出突然,京州府尹让官兵守在现场,可刚三更,禁军便派出一个营的人替代了他们。&rdo;
&ldo;这也是朕的令。&rdo;
苏堂挑了下眉毛,&ldo;京州府尹果真是多虑了,他非要耗到天亮才把消息传进宫城里,没想到皇上那个时候早就知道了。&rdo;
这话一出,程督云立刻低下头,不再敢看苏堂。
苏堂又继续说,&ldo;还有件最近的事情,可能也是皇上亲下的令调度的吧,&rdo;他抬起眼,&ldo;就是放在京郊的两个营的禁军兵卫被召进了宫中,负责起宫禁安全了。&rdo;
&ldo;安排进了宫中?&rdo;李韫闻言瞪着程督云,一字一顿,&ldo;朕不记得什么时候下过这个令啊。&rdo;
苏堂顿了一会,又做恍然大悟状,&ldo;那一定是太后安排的了。&rdo;
他说完又连连摇头,&ldo;怪臣大意了,应该也去太后那里问问才是。&rdo;
&ldo;不用了,&rdo;李韫厉声道,&ldo;你先去归档吧,朕自然能查的明白。&rdo;
&ldo;是,臣多言了。&rdo;
苏堂目的达到,乖乖地退了出去。
他一关门,程督云立刻跑到刚刚苏堂跪的地方跪下,&ldo;皇上,这次调动可真的不是我指派的。&rdo;
&ldo;那还真是太后做的?&rdo;
&ldo;这……&rdo;程督云两边不是人,既不能说是自己在宫中加派兵力,又不能承认自己无能让太后的命令传到了禁军里,使劲低着头,不知该怎么做才好,&ldo;皇上,我建议这事情还是观望一下才好。&rdo;
&ldo;观望,等两个营的人冲进朕的寝宫了再行动?&rdo;李韫瞪着他,&ldo;现在已经到节骨眼上了,你最好给朕体现出你的价值来,你可要知道,如果不是朕有心护你,你做的那点事情,可不知道要长几个头才够砍的了。&rdo;
程督云忙称是,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他今天算是明白了,自己所做的事情件件都是李韫授意,但人家贵为皇帝,想把罪挪到自己的头上,轻而易举。
&ldo;杨槿的事情怎样了?&rdo;
&ldo;臣已经在安排了,既然他想要个证据,臣造一个给他就是了。&rdo;程督云对这事倒是胸有成竹,&ldo;而且,就算没什么证据,臣看他们两个之间也差不多了。&rdo;
&ldo;朕还听说,杨府里住进去一个平南王府的人?&rdo;
&ldo;是,这就说明,如果真能拉拢杨槿,可能对平定南境之事也有助益。&rdo;
&ldo;你倒是不怕他和平南王一起串通了。&rdo;
&ldo;皇上,平南王现在都没什么动静,说明他也犹豫呢,&rdo;程督云解释道,&ldo;平南王发兵只能有一个正当名义,那就是勤王,如果您能握住朝中大权,不出什么岔子,他一辈子都没有机会,&rdo;他向李韫一拱手,&ldo;况且您只要能把太后手里京城外的禁军兵权拿到手,那么,就算真的打起来也不怕。&rdo;
&ldo;那你就最好快一点把兵权控制到手里,&rdo;李韫眯起眼,京外的禁军一直是他的心头患,尽管控制了京内的禁军,他们也始终不能把自己人渗透进京外。
程督云低下头,点在地上,&ldo;臣定当全力以赴。&rdo;
李韫朝他挥手,让他退下,自己也站起身来,他连续几天这个时段都要到鸾凤宫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