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恪的笔尖终于落下,在纸面洇开一个漆黑的圆点。
他不动声色地往李春芳那边倾了倾身子:"石麓兄可还记得大礼议?"
李春芳的笔锋猛地一顿,墨汁在纸上溅出几粒黑星。
他迅速用袖口掩住,喉结滚动了一下:"你是说。。。"
"慎言。"陈恪打断他,声音轻得像片羽毛,"天地君亲师。"
李春芳眼中精光一闪,顿时会意。
嘉靖当年通过"大礼议"确立自身统治合法性,如今这场斋醮,本质上仍是同一目的——将皇权与天道捆绑,塑造"君权神授"的神圣形象。
陈恪不再多言,笔尖终于落下。
墨汁在御赐纸张上晕开,形成一个个筋骨铮然的楷字:
"混沌初开,太极始判。清浊既分,乾坤乃定。。。"
他的笔走龙蛇,却暗藏玄机。
表面是赞美天道玄妙,实则将嘉靖比作"承天受命"的圣主。
每写一句,都暗合那二十八字中的深意,却又比嘉靖的暗示走得更远。
知乎收藏夹《青词写作技巧》自动翻开:【优秀的青词应当如同仕女画——表面端庄典雅,内藏万千风情】。
"伏惟陛下,德配天地,道贯古今。。。"
写到此处,陈恪笔锋一转,突然引入尧舜典故。
这看似是最高规格的颂圣,实则暗含深意。
这顶高帽可不好戴。
尧舜是什么人?茅茨不剪,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藿之羹;冬日麑裘,夏日葛衣——简朴得近乎苛刻的明君典范。
"老道士瞧好吧。"陈恪在心中暗笑,"既要我为你唱赞歌,就别怪我往赞歌里掺些良药。"
他的笔越写越快,字迹却始终工整如刻。
"子恒。。。"李春芳偷眼瞥见陈恪的文章,声音发颤,"你这。。。是否过誉了?"
陈恪不答,只是将写好的青词轻轻吹干,折叠成方胜状。
他知道李春芳在担心什么,可陈恪毫不在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陈恪将皇帝比作尧舜,既是无上赞美,也是无形枷锁。
若嘉靖日后行为有亏,这顶高帽子反而会成为言官攻讦的利器。
"石麓兄尽管照常写。"陈恪将青词放入锦囊,声音轻如蚊呐,"圣上要的,不过是个名正言顺。"
高台上,嘉靖的道袍广袖无风自动。
他虽闭目打坐,神识却格外清明。
斋宫内每一处细微动静都逃不过他的感知,陈恪与李春芳的耳语,笔尖与纸面的摩擦。
当陈恪的青词通过黄锦呈到御前时,嘉靖的指尖在纸面上轻轻摩挲。
他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穿透那些华丽的辞藻,直抵文字背后的真意。
"好个混小子。"嘉靖在心中暗叹,"朕让你写君权天授,你倒给朕套上尧舜的枷锁。"
他的目光在"远迈尧舜"四字上停留许久,嘴角几不可察地抽动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