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清流党 严党 > 第411章 俞大猷入赣上(第2页)

第411章 俞大猷入赣上(第2页)

陈恪这招“戴罪立功,领军入赣”实在是挑不出毛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既保住了俞大猷,又将其推到了江西那个烂摊子,远离了胡宗宪的核心圈子,还让俞大猷欠了朝廷一个“戴罪立功”的人情!

这对他严家维系胡宗宪的“纯粹性”而言,短期看似乎不利,但长远看……只要俞大猷不死,只要胡宗宪还念着俞大猷是他旧部,这文章怎么做,还难得到他严嵩?

“老……老臣……”严嵩喘息着,努力挺直腰板,脸上挤出“深以为然”的表情,“附议!靖海伯此策,实乃老成谋国!俞大猷戴罪立功,领军入赣,既可荡平倭寇,整饬兵备,更可彰显陛下天恩浩荡,明察秋毫!老臣……附议!”

“好!”嘉靖拍板定案,“既如此,便依陈卿所奏!俞大猷即刻释放,官复原职,授‘剿倭总兵官’,节制江西境内兵马,专责清剿赣境倭寇,整饬地方卫所!戴罪立功,以观后效!”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陈恪身上:“陈恪。”

“臣在!”

“俞大猷不日便将押解至京。你既为兵部右侍郎,又深悉东南军务,便由你代朕,亲往城外迎接,宣示朕意!兵部召见咨询东南防务及火药应用之议,照常进行!”

“臣遵旨!”陈恪心头一松,深深一揖。嘉靖这番话,等于是默认了他之前“俞大猷应兵部征询而来”的说法,给了双方一个最体面的台阶。由他这位兵部侍郎、圣眷正隆的靖海伯亲自去迎,更是给足了俞大猷脸面,足以抵消其戴罪之身的屈辱。

严嵩听到“由陈恪亲迎”,眼角几不可察地抽搐了一下,心中暗骂一声“小狐狸”,但面上依旧维持着恭谨。

罢了,只要人放出来,能去江西,这“迎接”的虚名让给陈恪又如何?

他严嵩自有办法在后续的“慰问”和“关怀”中,让胡宗宪感受到严家的“温暖”。

尘埃落定,精舍内紧绷的气氛终于缓和下来。

接下来的时间,便是君臣之间那套早已烂熟于心的寒暄戏码。

嘉靖象征性地问了问严嵩的“病情”,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调侃:“元辅为国操劳,病体未愈便入宫议事,忠心可嘉。回去要好生将养,莫要再‘操劳过度’了。”那“操劳过度”四字,咬得意味深长。

严嵩连忙挣扎着起身谢恩,言辞恳切,感激涕零,仿佛刚才那副狼狈模样从未存在过。

嘉靖又转向陈恪,语气温和了些:“陈卿近日为火药局改制、东南军务,亦是劳心劳力。家中幼子可还安好?朕赐的那玉麒麟,可还喜欢?”

陈恪依礼作答,言辞恭谨,感念圣恩。

西苑精舍内,一时间“君明臣贤”、“主忧臣劳”的氛围被烘托得暖意融融,仿佛方才那场关乎人命与派系根基的激烈博弈从未生。

陈恪脸上挂着恭敬而略带感动的微笑,口中说着最熨帖的感恩之词,心中却是一片冰凉的平静,甚至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疲惫。

四年了。

从那个初入金殿、因“恪守本心”四字被点为状元的放牛娃,到如今能在西苑精舍与帝国最顶尖的权臣们周旋博弈、甚至影响帝王决断的靖海伯。

他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对“圣心”、“天威”充满敬畏与幻想的新科进士。

嘉靖那看似温和的关怀,背后是牢牢掌控一切的帝王心术;严嵩那感激涕零的表态,是权力场中刀口舔血的挣扎;徐阶等人看似维护法度的坚持,背后是新老势力此消彼长的算计。

这煌煌天家殿宇,这巍巍朝堂之上,上演的不过是披着“忠君报国”、“仁义礼智”外衣的利益交换与权力平衡。

这君臣之间温情的戏码,他演得愈纯熟,却也看得愈透彻,以至于内心深处,只剩下一种近乎麻木的审美疲劳。

每一次叩拜,每一次颂圣,每一次在精舍里呼吸着那浓郁的沉水香气,都像是在反复提醒着他这巨大机器运转的冰冷逻辑。

所幸这一次,将一个本不该埋没的将才,拉回了属于他的战场。

这,或许是这令人疲惫的表演中,唯一值得欣慰的成果。

“臣等告退,唯愿陛下保重龙体,福寿绵长。”终于,随着严嵩沙哑的声音,这场精舍内的奏对走到了尾声。

陈恪与严嵩躬身退出,厚重的殿门在身后缓缓合拢,隔绝了精舍内的暖香与那令人窒息的表演场。

门外清冷的空气扑面而来,陈恪深吸了一口,仿佛要将胸中的浊气尽数呼出。

他看了一眼旁边被亲随搀扶着、步履蹒跚却难掩一丝得色的严嵩,没有言语,只微微颔示意,便大步流星地朝着宫外走去。

他的脚步沉稳而有力,目标明确——去迎接那位即将挣脱牢笼、重回战场的将军。

hai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