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严党和清流党 > 第373章 屠龙少年终成恶龙(第1页)

第373章 屠龙少年终成恶龙(第1页)

仲春的京华,寒意未尽,贡院前的朱雀大街上却已是人声鼎沸,灼热的人气蒸腾而起,搅动着湿润的清冷空气。

巨大的黄绫榜文高悬于贡院照壁之上,每一个墨书的名字,都牵动着千百颗悬着的心。

照例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人群中爆发出压抑不住的狂喜嚎叫,那是名在孙山的士子,浑身颤抖,热泪纵横,不顾仪态地冲开人群奔走相告。

亦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浑浊的目光在密密麻麻的名单上逡巡数遍,最终化作一声绵长而压抑的叹息,佝偻的身影瞬间被喧嚣的人潮淹没,仿佛一粒投入深海的石子。

然而,今年的叹息声里,多了几分别样的扭曲和怨毒。

几个衣着华贵、本志得意满的青年士子,此刻脸色灰败,目光死死钉在榜上,从榜首寻到榜尾,又从榜尾爬到榜首,那希冀的名字始终未见。

其中一人身体晃了晃,嘴唇哆嗦着挤出几个字:“不……不可能!家父明明……”旁边的人立刻死死拉住他,眼中同样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骇与恐惧。

“听说了吗?靖海伯!全凭靖海伯!”

“正是!若非靖海伯在阅卷所内掀了桌子,一副豁出去拖着所有人上断头台的架势,岂能有这般结果?!”

议论声如同暗流,在喧哗的人潮缝隙中钻行。

关于那场险些引发惊天大案的阅卷风波,早已通过无数条隐秘的管道,像京城春日漫天飞舞的杨絮一般,无孔不入地散播开来。

有的说靖海伯拔剑作势要杀考官;

有的说他把所有舞弊的证据连夜封存直送司礼监;

更离奇的说他随身带着一本“实录”,把每个人的言论丑态都记了下来,随时准备公开,这版本流传最广,充满了荒谬的恐惧,成了许多人心中确凿的罪证……

“靖海伯是青天!是包龙图再世!”一个衣着朴素的寒门士子满脸敬仰,朝着贡院方向深深一揖,“那些钻营之辈,活该落榜!”

“呸!他陈恪算什么东西?标新立异,坏了规矩!以后还有谁敢安心走这取士之途?他今日断人前程,他日必遭天谴!”

不远处,一个落榜者眼睛赤红,狠狠啐了一口,声音嘶哑地诅咒着,周遭几个同样失意之人投来同病相怜的目光。

贡院深处,负责监督放榜的陈恪并未出现在喧闹的榜前。

他凭窗而立,窗外鼎沸的人声如海潮般隐隐传来。

那欢呼与哀叹,那敬仰与怨恨,都穿透厚厚的墙壁,撞击着他的耳膜。

他面上平静无波,心中却非毫无涟漪。

一丝沉重掠过。

试问,他所做的这一切,需要依靠穿越者的“先知先觉”吗?

他阻止那些充斥“是矣”的垃圾卷子取中,难道不是任何一个读过圣贤书、尚存一丝良知和气节的官员本就该做的事情吗?

他坚持取中真才实学,难道不是孔孟反复强调的“选贤与能”、“有教无类”吗?

难道只有他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吗?

那些对错,那些“圣人之道”,古人比他烂熟于心千倍万倍!

严嵩初入翰林时,不也曾是那个满怀经纶、立志报国的热血青年?

他也曾意气风发,针砭时弊,笔下文章也曾激扬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

那时的他,心中难道没有正义?

徐阶被夏言赏识提拔之初,锐气风发,敢于谏言,也曾因不满权阉被罢黜回乡。

那时,他们心中又何尝没有一杆标尺,知晓何为黑,何为白?

一句“屠龙少年终成恶龙”,看似悲悯,实则简化甚至美化了这残酷的过程。

严嵩也好,徐阶也罢,他们并非一夜之间变成了自己曾经憎恶的模样。

那是一个缓慢的、几乎难以察觉的侵蚀过程。

严嵩最终变成那棵蔽日遮天、结满贪腐毒瘤的“青词宰相”,不是因为他遗忘了圣人的道理,而是当他在权力场中一次次碰壁、一次次感受到冰冷现实的挤压后,他“悟了”。

他悟透了生存之道——唯有逢迎上意,揣摩帝心,结成党羽,才能手握重权,爬得更高,活得更久,荫蔽子孙。

那个心中尚存正义的少年严嵩,在那个残酷的领悟过程中,早已经被这巨大的洪流碾碎、吞噬、重构了。

活下来的,是已经完全适应了这套生存法则的严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