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明春的这个剧本写到谢导的心坎里了。要不然,以他的性格,绝对不会到处去打秋风,还立军令状。”
张老感慨一声,看向蒋明春,“我现在就已经期待,这部电影上映的时候了。到时候我一定带着家里人全都去看看。”
一帮人聊到兴起,喝酒是免不了的。
董先生今天是专门冲着蒋明春来的,几杯酒下肚。
就从刚开始的生分,过渡到促膝长谈的地步。
两人从文学几个时期的变更发展,聊到现在的新时期文学,蒋明春的一些观点让对方大为受益。
实际上蒋明春的一些观点,其实就是来源于这位大佬。只不过现在这位大佬的一些学术研究还在最初的萌芽当中。
有了蒋明春的“指引”,董先生是真的感觉茅塞顿开。
越看眼前的年轻人越喜欢,用个不恰当的比喻来形容‘那就是肚子里的蛔虫’。
蒋明春吃了一口菜,缓缓放下筷子:
“实际上,现在好多人,拿新时期文学和旧时期文学做比较。一定要比出一个高低,好坏。
我觉得这种想法是要不得的。”
原本周围的议论声,因为蒋明春的这句突然性的发言,同时停了下来。
在座的都知道,这位年轻的作家就是新时期文学的代表人物。无论是对方的几部作品,还是关于《新时期文学》的研究论文,都是明确的推崇这一文学的。
所以对于蒋明春说出的这句话很是惊讶。
蒋明春没有在意大家的目光,继续说着:
“‘新时期文学’很大程度上,只是截取了文学发展的一小部分,强行的去给它加上一个定义性的称呼。
就像这盘子里的鱼,第一个吃鱼的人,被鱼刺划了嗓子,回头就告诉其他人,鱼刺不能吃,只能吃肉。
可换上一只猫来吃,鱼刺和鱼肉皆可。
实际上,鱼刺和鱼肉,都是组成鱼的一个重要部分。
我们吃不下刺,不代表别人也吃不下。
换成文学来说,不管是新时期,还是旧时期,都是组成文学的一部分,文学的进步,也必然要遵循,鉴旧创新,的规律。”
说到这里,蒋明春忽然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屋子里的众人,转而笑道:
“也许再过几十年,后来的文学创作者,也会认为我们这个阶段,是旧时期文学。而那时的新文学,或许会以一种我们这代人很难理解的思维和思想去创作。
可能那个时候,我们还会被人嘲笑,是跟不上时代的老一辈。”
这几句话是蒋明春发自内心的感慨,传统文学在快节奏网文的冲击下,几乎很少有人去关注。
也很少有人能耐着性子读完一本严谨的文学作品。
尤其是人到中年,很难在爽文漫天的书库里找到一本能看进去的作品。
是思想跟不上时代?
还是文学变化的太快?
“哈哈哈哈,我们可以说老,明春你,就算再过二十年也才到中年啊!归根到底,世界是你们的呀!我们这些人可就等不到喽。”
听着张老自嘲的笑声,大家也都不约而同的举起酒杯。
从张老家离开,已经是晚上九点。
等到蒋明春回到家,就见到了一个意料之外的客人。。。。。。
喜欢你好1978请大家收藏:()你好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