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红楼之四爷重生记 > 394 第394章 母子坦诚(第2页)

394 第394章 母子坦诚(第2页)

黛玉一指戳在儿子额头上,“额娘还不是神仙,只不过是一个筑基期的修道者罢了。”

她当下就给三个儿子讲了一下修真者的等级划分,然后又说:“据说在上古时代,有灵根之人也不到万一,如今世间灵气渐少,有灵根之人更是十万个人中也难得碰到一个。”说到这里,她满含歉意的看着弘昊。

弘昊多聪明的一个孩子啊,看到额娘在说这话的时候特意看着他,眼中又满是歉意,心里就大致有数了。他苦涩的舔舔唇,“额娘,孩儿是不是没有灵根?”

黛玉招手让他过来,将他搂在怀里,像小时候一般抚摸着他的脑袋,“在你们刚出生的时候,额娘就给你们测试了灵根。小五是金水双灵根,小六是木火双灵根,宝宝……对不起,宝宝没有灵根。”

弘昊尽管已经有了心理准备,此时还是忍不住有些失落,飞天遁地啊,这样的能耐竟是和他无缘。看着额娘难过,弘昊忍着心里的失落,反过来安慰她道:“额娘,灵根这些都是命中注定的事情,既然没有就算了。孩儿虽然有些难受,不过也并不强求。事实上,有着一个仙子似地额娘,还有两个神通广大的弟弟,儿子已经很满足了。”

“四哥,小六儿以后学好了本领保护你!”弘寿把小胸脯拍得啪啪作响。

“还有我,四哥,小五以后也保护你!”

弘昊一手一个揉着弟弟们的脑袋,心里满满的全是暖意,“好,四哥等着小五和小六儿学好本事来保护我。”

看着几个孩子相亲相爱的模样,黛玉心里也送了一口气,不愧是她的儿子,尤其是宝宝,在和得道成仙、长生不老擦肩而过时,还能保持稳重,实在是不错。于是,黛玉决定把另外一件事告诉他。

“原本额娘手里有一种可以让普通人也生出灵根来的天材地宝,可是宝宝却是吃不得。”

“为何?难道四哥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弘昭一下子就发现了事情的关键之处。

黛玉含笑点头,“因为额娘在宝宝身上发现了龙气……”

“龙气!”几个孩子都惊呼出声,听额娘的意思,弘昭和弘寿是没有龙气的,只有弘昊一个人有,这意味着什么已经昭然若揭了。

“四哥能够做皇帝!”弘昭和弘寿异口同声的喊了出来,然后又紧紧的捂住了嘴,这样大逆不道的话要是被别人听去了,就算不被砍头也要被圈禁了。

黛玉笑道:“放心吧,额娘已经用灵力把整个院子都罩了起来,不会有人听见的。”

弘昭和弘寿这才松了口气。生在皇家,哪怕他们才七八岁,也知道了皇权是怎么一回事,由不得他们不小心。

弘昊难忍激动的问:“额娘,孩儿真的可以做皇帝?”康熙年纪大了,心也就软了,他老了老了,就希望看到子孙们孝顺,然而他诸多的儿子,却是让他失望不已。从林墨白的身上,他感受到了一个儿子对父亲的关爱,又如何不感触?心下里对林墨白也就越发的喜爱了。

康熙说:“子青能够如此孝顺,当为天下人子的典范!唔,朕记得林如海这个河道总督也当了有些年头了吧?”

梁九功躬身道:“林大人是四十六年上任的。”

康熙点头道:“林如海忠君体国,献水泥有功,使得河堤防洪功能得到极大的提升,在河道总督任上做出了卓越的成绩。今宣林如海进京,担任理藩院尚书一职,并赐封二等男爵,可袭封二代。希望林如海不要辜负朕的信任,继续兢兢业业的为大清社稷民生做出更大的贡献。”

理藩院尚书一职的工作内容比之河道总督的要单纯很多,也算是给林如海减负了。林墨白本来就是打着以退为进的主意,目的就是想把阿玛弄到京里来,此时康熙给了这么大的脸面,他若是再唧唧歪歪,那就真的是不识好歹了,当下就叩谢皇恩。

理藩院尚书和六部尚书一样乃是从一品,不过其实权就要小得多了,对于林如海官升一级,众人也没什么好说的,毕竟他目前那个河道总督的位置在众人眼中可是比一个区区理藩院尚书的位置要好上许多。

对于预备役的领头人,康熙思来想去,还是没有合适的人选,就暂时按了下来,左右还有一些细节方面的东西没有完善,人选的事情他还可以慢慢考虑。

却说黛玉得知父亲要回京了,心里真是高兴得不行,她和老爸也有些年头没见面了,幸而还可以时常“通话”,一解思念之苦。

在这一届选秀开启之时,林如海一家进了京。

林墨白和黛玉相携到京郊五里处迎接。

林家进京的队伍并不怎么壮观,早些日子元容就打发人先把那些暂时用不着的东西送了回京,只留下日常要用的,因此这回回来就没有多少东西要带了。

黛玉看到林如海,眼里的泪水就忍不住流了下来,飞扑到父亲的怀里不愿出来了。林如海眼睛也泛着红,轻轻的拍了拍她的肩,打趣道:“都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娘了,还这样娇气,让小阿哥们见了岂不是笑话?”

黛玉擦擦眼泪,嗔道:“他们敢!”

弘昊领着两个弟弟站在后面接话道:“儿子们不会笑话额娘的。”

林如海的眼神落到三个外孙身上,眼底满满的都是欢喜,“这就是弘昊、弘昭、弘寿三位小阿哥吧?真精神,看着就让人喜欢。”

黛玉偎在元容怀里,一边又挽着父亲的手,对三个小子说:“还不快来拜见你们外祖父、外祖母。阿玛、额娘,这就是我家那三个臭小子。”

弘昊三人恭恭敬敬的磕了个头,“孙儿们给外祖父、外祖母磕头了。”

“哎呀,快快叫他们请来。”

“额娘不要管,就是应该让他们给你们磕头才是。”孙子和外公外婆磕头不是天经地义的事么?大清朝这种跪尊不跪亲的规矩还真是叫人讨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