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卓想了想,说道:&ldo;皇上,关于这事,微臣倒有一些消息要禀报。&rdo;
&ldo;你说。&rdo;
&ldo;我听说,似乎有人在拿陆寒得了二甲传胪又没考上庶吉士做文章,说他失了帝心……&rdo;
朱毓昇的表情顿时凝重起来。
&ldo;朕不是封了他从五品的学政吗?&rdo;
萧卓说:&ldo;当时是吏部直接下的命令,外头也不知情,只知道陆寒考不过庶吉士是皇上您亲自过问的结果……也许他们觉得陆寒能得到学政这个官位,是缪大儒发动门人争取来的。&rdo;
&ldo;混账&rdo;
朱毓昇把桌上的奏折一扫,怒道:&ldo;党争,党争&rdo;
萧卓见自己把话点到了,也就暂时不再开口。
陆寒的事情看起来简单,其实相当复杂,牵扯极广。
简单地说,就是同安学派与西南学派出身的官员们之间的党争。
同安学派出身的陆寒,被委任到西南道来做超出他殿试成绩的学政一职,本来就引起了西南学派的不满。
西南学派的人认为,这是同安学派的缪天南,往西南打下的一颗钉子
之后,陆寒一到府学,就大肆处置原来的教授、训导,虽然师出有名,依然给人&ldo;排除异己&rdo;的感觉。
再后来,同安学派的几个大儒在陆寒的牵线下来到鹿城府学讲课,更引起了西南学派的注意。
而在乡试中,鹿城府学又突然中了八十多个举人,是过去十年来中举人数量的总和这种反常的现象,让一直想找机会除掉陆寒这颗钉子的西南学派门人,看到了一丝机会……
说起来,那位可怜的西南道提学大人,还是受了陆寒的牵连呢,绝对的殃及池鱼。
借着发作陆寒,西南学派向同安学派发起了挑战
这两个学派出身的官员在朝里的人数差不多,因为学术理念和各种做法的相悖,本来就是水火不容的。反正看皇帝对同安学派也没多少好感,西南学派的人就想趁着这机会把同安学派压下去……反正缪老头就快病死了,趁他病,取他命
陆寒很明显是这场党争的牺牲品。
没有皇帝不痛恨党争。
但很多时候,党争是连皇帝都无法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晚唐的牛李党争,加深了晚唐的统治危机;北宋的新旧党争,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中国古代史上最优秀的文人们斗得死去活来;在芳菲记忆中的另一个平行世界里,还有一场著名的明末东林党与三党、阉党的纷争,也成为了压垮明朝统治的最后一根稻糙。
&ldo;看来是朕对他们太宽和了&rdo;
朱毓昇面上煞气外露。
&ldo;朕可不能让人拿着当枪使&rdo;
自从宫变后,朱毓昇为了稳定人心,倒没有怎么处置官员,对于犯了小错的官员,也往往是小惩大诫。
想不到才对他们和颜悦色了几天,他们就敢在朕的眼皮底下弄出这么多花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