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好在王春雪并没有起疑心,毕竟掌眼这活计,本来就很少有人敢说自个全通,正如沈鬼眼一样,他就是专攻青铜明器一门,对于古泉(古币)上的见解,或许还不如老宋。
正如道上所传的一般,干古玩掌眼这一行当,其实可分为五项,有人擅长掌木器,这类人一般被道上的人,称之为‘掌眼青’,对应五行之青木。
而有人擅长掌书画,则是叫‘掌眼白’,对应五行之白水,像沈鬼眼那种擅长青铜明器的佼佼者,一般都直接叫‘鬼眼’,对应五行之黑土。
至于擅长掌瓷器的人,叫‘风火眼’,擅长掌金石玉器的,则是叫‘玉金睛’,分别对应五行当中的火与金。
因此,当诸葛狄说我擅长白翠一项的时候,王春雪和李玲玲便下意识的以为,我是一名风火眼,但实际上这五项我都雨露均沾,没有说特别擅长什么,也没有说哪一项是软项!
随后,我端起这个瓷瓶仔细的端详了好一会,从做工和成色来看,这的确是一个老物件无疑,制式的话,确实是属于蒜头瓶没错。
世人皆知,清三代(即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是清代瓷器制造的颠覆时期,那时候,民富国强,因此这三朝君主,都极为关注景德镇官窑瓷器的烧制。
在强大的财力,以及三朝君主的大力支持下,特别是在康熙时期,在瓷器器型方面,更是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探索和创新。
在瓶,罐,尊、壶等造型方面皆有创新,成功烧制出诸如棒槌瓶,莱菔尊、观音尊、转心瓶、茄式壶等新品种,极大丰富了已有的瓷器器型。
至于蒜头瓶,则是早在明朝时就有雏形,是景德窑常见的一种瓶式之一,仿自于汉代青铜蒜头壶,样式长颈,削肩,圆腹,圈足,瓶口似蒜头。
而我手上的这口蒜头瓶,几乎就跟记载中所描述的一模一样,只不过唯一的疑点,还是在于它的断代!
虽说这蒜头瓶,几乎横跨了明清两个朝代,但行内人皆知,明洪熙皇帝在位仅九个月,就连是否存在洪熙通宝一事,无论是道上还是学术界,都一直在争论不休。
但依我看,明洪熙皇帝当年应该是下令造币了,只不过由于他去世太过突然,那些造好的洪熙通宝,根本就还没来得及发行。
至于其他的物件,或许也有,但应该也是还没问世就已‘夭折’,如此一来,就真的很难从年代上判断,这物件到底是真是假。
怪不得王春雪说,她请来不下十五人,却无一人能看穿这青花瓷瓶的来历,唯有一位大胆断代,可却又无法判定真假,恐怕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诸葛狄见我皱眉深思,心中顿时暗叫不好,他还没来得及问其原因,王春雪倒是抢先一步开口:“张先生,怎么个说法?”
“那位断代的风火眼,应该没说错,这青花龙凤纹蒜头瓶的样式和工艺,的确是属明初的风格,还有这表皮的包浆,以及成色,也确是官……”
说此一顿,我的眼角余光忽然发现了一样不同寻常的东西。
诸葛狄和王春雪见状,顿时相互对视一眼,随后连忙追问我是不是看出了什么?
“没错。”我重重点头,随后再次打量起这蒜头瓶的周身。
经过我的一番仔细鉴定,最终确定:“这物件不是出自官窑,很有可能……是出自民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