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长生现在可没空管一群酸儒怎么折腾,因为……国子监开始放假了。
也就是说,八月初五近了。
他现在正忙着写请帖,一个一个邀请这些人八月初五前往徐家村听他的宣学。
这是古代的礼仪问题,他虽然已经当众邀请过了,但有些人他必须将请帖送到才行,礼不可废。
国子监的博士肯定是要去请帖的,特别是教他的那些博士。
房相,孔祭酒那肯定要去请帖的,这两老头可喜欢他了,动不动就夸他。
好基友李承乾那肯定也是要去请帖的,甚至连陛下皇后娘娘那他也得礼貌性的送请帖,至于请帖递不递得进去,那是另外一回事。
还有一些其他杂七杂八的人。
不知不觉,他在大唐已经和不少人认识了。
整个长安也因为八月初五的接近而变得格外的有活力,都在等着到时候去听听徐家子不一样的宣学,上次没有去的人可是天天听别人炫耀,所以这一次无论如何也不能错过。
第46章
写请帖,为了表示诚意,肯定得徐长生他亲自写,还得用毛笔写。
毕竟铅笔现在虽然畅销,但是购买的大都还是寒门子弟和一些商铺账房先生,用铅笔不够正式。
所以,徐长生是怀着一颗羞耻心写完请帖的。
他的字啊,现在是想藏也藏不住了,实在有点丢他好基友的脸,跟着学了这么久,怎么还写得扭来扭去的。
所以说,有些东西,没有天赋吧,它真学不好。
徐长生写的帖子都堆了一大堆,这才让人挨个挨个送去。
然后……他就跑了。
骑着大白,跟着徐家的商队走出了长安,他准备回徐家村。
听说他的贴子送出去后,一些大儒看得血管都差点气爆了,这就是国子监学生写出来的字?特别是教他书学的国子监博士欧阳询,好些日子不敢出门,羞于见人。
谁说徐家子的书法是他教的,他就跟谁急,明明是太子教的。
此时,徐长生已经出了长安,回头看了看长安城。
他从贞观三年的冬天来到大唐,从徐家村来到长安,如今已经是贞观四年七月中旬了。
时间看上去过得还挺快,也挺充实。
国子监要放假两个月左右,下次进学就得等天气凉爽的秋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