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管家有些叹气,但老爷都这么决定了,他也没有办法,“那徐家子的礼物?”
老爷一般不收学生礼物的。
严文殊犹豫了一下,还是道,“收下吧。”
难得他有心,也不枉他当初教导一番。
老管家点点头,然后打开礼盒一看,好决定如何收纳。
一打开,手都抖了一下。
老爷刚才说收下?
可……
“老爷,好……好大一颗灵芝,恐怕陛下那都没有。”
这怕是老爷收过的最贵重的礼物。
第82章
徐长生去完严文殊那里就回去了。
心里还在道,严老头这个老古板居然没有答应,这怎么行?
如此伟大的教育事业,怎么能缺席?
他的学院漂亮得很,正适合养老不是,他连严老头住的小楼都修好了。
回去前,先去了一趟徐家超市,现场默写了一篇文章让族叔带回徐家村,下一次就将这篇文章登在大唐都市报上。
他默写的这篇文章正是严文殊所作。
作为学生,对老师的作品,那肯定是手到擒来。
这是一篇何为礼?为何要守礼的论文。
写得十分严谨,看上去或许死板得很,但其中内容发人深思。
在徐长生看来,比他写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有意义得多。
它充满了教育意义,是真正的教育家思想家才能写得出来的。
徐长生想了想,又留下三个字,以及三句藏头诗。
三个字是,谢师恩!
三句藏头诗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留名--龚自珍。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留名--李商隐。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留名--白居易。
三句诗留完,徐长生就笑了,看他不把严老头捧到天上去,到时候,严老头也不好意思拒绝他的邀请了吧。
严老头,你跑不掉的。
徐长生让族叔尽快将他写的东西送回徐家村,然后就回太子府继续研究他的造纸工艺和刻活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