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的数据清晰标注:糖分,提供碳源;玉米粉,提供氮源。最基础的微生物培养液,配置完成。
土得掉渣,但完全符合科学原理!
【第三步:接种与培养】
动画里,那只手用一根烧过的木棍,小心翼翼地挑取了一点点绿色的霉菌粉末。
然后,将它接入了装有培养基的陶罐中,用纱布封口。
最后,陶罐被放在一个土灶的旁边,旁边的数据流清晰地显示着——【环境温度:25-30摄氏度,最佳培养温度】。
【第四步:过滤与提取】
这才是关键!
画面中,一个简陋的过滤装置被快速组装起来。
一个陶罐的底部被敲碎,形成一个漏斗。
从下往上,依次铺上几层纱布、一层细沙、一层碾碎的木炭、再一层细沙,最后再盖上纱布。
一个最原始的层析柱,完成了。
培养了数日的,散发着霉味的淡黄色液体,被缓缓倒入这个装置。
一滴,一滴。
液体穿过层层过滤,最终从底部渗出。
颜色,变得更清澈了一些。
【第五步:成品获取】
最终的画面,定格在一只小碗里。
碗里,是大约几十毫升的淡黄色液体。
旁边,一行鲜红的警告语,不断闪烁。
【警告:成品为粗提取液,纯度极低,杂质甚多!】
【警告:仅限肌肉注射!严禁静脉滴注!】
【警告:存在严重过敏风险,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请谨慎使用!】
……
耿忠的呼吸,几乎停滞了。
震撼!
无与伦比的震撼!
这哪里是什么偏方,这他娘的就是一套完整的、逻辑严密的、将现代微生物工程学简化到极限的工业流程!
虽然原始,虽然简陋,但每一步都踩在了点子上!
它给的不是魔法。
它给的是一份超越了这个时代整整四十年的,傻瓜式操作说明书!
有了它,别说是他这个手工区的王者。
就算是个没读过书的普通人,只要照着做,也能把这救命的玩意儿给弄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