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微亮,晨霜给凉王府的青瓦镀上了一层银边。
尽管寒气袭人,但“明德堂”议事厅外的巨大庭院里,早己人头攒动。
来自凉州西郡的各级官员、将领、里长、工坊主管们,正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低声交谈,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混杂着紧张、期待与暗中较劲的独特气息。
这里,是凉州一年一度的“年度总结扩大会议”的会场,但在所有人心里,它还有另一个名字——“赛马场”。
庭院入口处,所有与会者,无论官阶高低,都必须在“身份核验处”停下脚步。
他们熟练地出示刻有自己姓名、职务和编号的身份木牌,从面无表情的书吏手中,领取一份用凉州纸印刷的的《年度发展总览》和一支削好的炭笔。
没人敢插队,也没人敢喧哗。
因为入口处那块巨大的黑漆木板上,用醒目的白灰字写着冰冷的“会议纪律”:
“一、发言不得超过三百字,需有数据支撑;
二、禁止空谈功德,只谈问题与方案;
三、会议期间,‘凉时’(沙漏计时器)为准,超时者扣除本月一半行政工分”
城东纺织厂的李厂长,一个西十出头、身形精干的妇人,正得意洋洋地对自己那份《总览》中的一页指指点点。
她身旁,永安里的王里长则愁眉苦脸,连册子都不敢多看一眼。
“王里长,”李厂长用不大不小的声音炫耀道,
“听说你们‘永安里’上个月的‘民意公示墙’又是全郡倒数第一?
唉,我们纺织厂可是超额完成了三成的订单,今年的‘先进单位’红旗,看来又是我们的了!”
王里长唉声叹气,一张脸几乎要皱成了苦瓜:
“别提了!
还不是因为刘屠户和李秀才那点破事,拖了我们整个里的后腿!
今年的奖金怕是又没了。
不远处,军方的圈子里,气氛则更为火爆。
都尉侯三,被一群基层军官围在中央。
一个年轻的什长激动地拍着手里的册子:
“都尉,咱们营去年的‘识字率’和‘军功积分增长率’都是全军第一!
今年肯定能拿到殿下亲赐的‘玄鸟奖旗’!”
民政司的书吏钱小乙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从他们身边走过,对他同僚低声轻哼:
“匹夫之勇。
我听说军务司的预算申请又超标了,今年财政司的李大人怕是要在会上好好跟他们算算账。”
在所有的攀比和焦虑中,所有人都在讨论一个共同的话题——
“今年殿下又会拿出什么新东西?”
一个老农代表满怀期待地说:
“我猜殿下肯定又弄出了新的神种!能让咱们的‘金穗三号’亩产再多半成!”
一个工匠代表则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