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年,江淮地区,李子通攻打沈法兴。
正所谓唇亡齿寒,杜伏威急忙派兵救援沈法兴。
但是,沈法兴败得太快了,杜伏威派出的辅公祏只有几千精兵,直接对上了李子通的主力。
辅公祏学杜伏威以前那样,把几千人分成三队,列阵前进,只要前面有后退的,后面的立马砍杀。
在这样之下,江淮军个个奋勇向前,李子通的数万人居然没顶住,败退了。
但是辅公祏上头了,带着人就猛追,结果又被李子通反过来暴打了一通。
但李子通也是骄傲了,所以没有防备,被辅公祏趁夜袭营,数万人乱作一团,大败溃散,之前地盘,几乎尽数被杜伏威得到。
之后,李子通收拢残部,还剩两万多人,因为打不过杜伏威,他又去找沈法兴的麻烦。
沈法兴再次被锤爆!
最终,在投奔义军闻人遂安的路途上,半路反悔,想要袭杀被派来接应他的叶孝辩。
叶孝辩察觉到阴谋,将沈法兴打得投江自杀!
自此,江淮地区的三大势力,士族沈法兴下线了。
武德四年(621年),已经被李渊封吴王,赐李姓的杜伏威彻底灭掉了李子通,将其抓住,送往长安。
其他大小势力见状,也纷纷向杜伏威投降。
杜伏威成为了淮南,江东地区的唯一霸主。
但此时,李世民也已经打爆了王世充、窦建德,成为天下最强的霸主。
武德五年(622年),李世民消灭窦建德余部刘黑闼,在继续攻打窦建德另一个手下徐元朗的时候,在杜伏威管辖的地面上陈兵,耀武扬威。
此时,天下的势力,李唐第一,他杜伏威应该说就是第二,至于其他的势力,当然还有,但也基本没什么实力同李唐抗衡了。
杜伏威害怕了,于是主动请求入朝,李渊非常高兴的封他为太子太保,位置还在齐王李元吉之上,成为了大唐名义上的“第四号”人物。
而在长安被软禁的李子通看到了机会,认为江淮军没了杜伏威会乱起来,于是也和李密一样,潜逃,但也是半路就被抓住,落了个跟李密一样的结局。
而江淮军这边确实是出了乱子。
正所谓是同患难易,共富贵难。
想当初,辅公祏和杜伏威的关系,那是铁的不行,当真是如秦末的张耳陈余一般。
辅公祏年龄比杜伏威大,经常照顾他,还经常偷姑姑家的羊给他吃。
只是,当他们起义发达之后,那关系,也是如同张耳陈余一般。
杜伏威将辅公祏当做兄长一样对待,所以江淮军所有人也都十分尊敬辅公祏,结果这反倒让杜伏威忌惮了起来。
于是,他将辅公祏任命为仆射,地位虽高于左右将军,但兵权却没了。
辅公祏为此十分不满,干脆说自已要和好友左游仙去修道,离开了权力中心。
之后,杜伏威入长安,安排曾背着他逃过一劫的义子王雄诞接管兵权,辅公祏接管政务,还让王雄诞监视辅公祏。
辅公祏怒了,于是伪造杜伏威的信件,责备王雄诞有异心。
王雄诞中计,十分郁闷,干脆就蹲在家里,也不管军务了。
辅公祏趁机接掌兵权后,派人来劝降王雄诞,王雄诞反应过来,后悔不已,但大势已去也没了办法,但是他坚决拒绝和辅公祏一起造反,说:
天下这才刚刚平定,而且吴王还在长安。大唐的军队天下无敌,你造反就是想灭族,最多风光一百天,到时候必定败亡。
因为王雄诞坚决不肯追随辅公祏,便被辅公祏杀害。
李渊知道后,非常痛心,又有感于王雄诞的忠义,让他的儿子王世果承袭了他的郡公爵位,最高官职安西大都护!(从二品)
之后,辅公祏宣称杜伏威在长安受到欺负,借机反叛,自立为帝,国号为宋。
第二年624年,辅公祏被李孝恭和李靖击败,被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