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唐景崧被派来当巡抚,但是这已经不是当年了,当年唐景崧到处跑,劝清廷支援刘永福抗击发烂稀,但现在两人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已经有了挺大的矛盾。
唐景崧依旧是在限制刘永福,不让他来北,将他留在南边,限制他的防守区域。
1895年,正月,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辽东倭寇直逼山海关,张之洞又想调刘永福前去辽东。
但是没多久,倭寇入侵澎湖,唐景崧将其留了下来。
三月,《马关条约》签订,清廷将海岛和澎湖割让给了倭寇。
刘永福闻讯之后,誓死保住海岛。
海岛上的百姓也是群情激愤,喊着要和倭寇对抗到底!
五月,唐景崧被海岛士绅拥立,建立了“海岛民主国”,唐任大统领,刘任大将军。
(也有说刘并未在这个政权里担任任何职务的,有相关证据支持。)
话说,这个唐景崧在当初抗击发烂稀的时候,就几次提起,想让刘永福割地称王,但被刘永福拒绝。
也不知道唐景崧到底是怎么想的,一边帮着清朝,一边总想着搞点什么独立之类的事情。
与此同时,海岛总兵万国本被吓得急忙渡海跑路了!
很快,海岛北被倭寇攻陷,唐景崧和他手下一众官员也都纷纷跑回了大陆。
而刘永福是坚决不肯跑路,签了条约也不行,就是不让出海岛,就是要跟倭寇刚到底!
他请求闽浙总督边宝泉暗中帮助他,边宝泉就问张之洞,张之洞则表示,随便他自已怎么整,反正是不支持也不反对。
不久,刘永福收到了一封假借张之洞名义发的电报,电报说北极熊已经承认海岛自主,让他坚守两个月,之后援兵就会到来。
于是,海岛民主国的百姓都拥立刘永福成为大统领,但是被刘永福拒绝,继续用清朝给的官职统领兵马抗击倭寇。
闰五月初七,清廷钦差大臣的密使易顺鼎和刘永福以及海岛南部百姓等歃血为盟,发誓:“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仓促,不命倭得。”
同时,岛中知府求援,易顺鼎自告奋勇前去支援,刘永福就派部将吴彭年辅助他,结果半路上易顺鼎又突然害怕了,不去了。
刘永福很无语,但也没办法,只能将其送回了大陆。
七月,刘永福收到劝降信,但是刘永福坚决拒绝,并表示马上就会北上收复海岛北。
但是,虽然刘永福的抗击态度很坚决,但他们却没有支援,面对着倭寇的进攻,福军和海岛义军被迫不断后退。
倭寇派遣一万人进攻岛中的治所彰化,刘永福也派去援军支援,但援军和守军总共加起来也就三千人!
守军们很勇猛,数次在攻防战和巷战之中给与倭寇很大杀伤,但最终还是因为寡不敌众,失败了。
将领李士炳、吴彭年以及义军领袖吴汤兴战死捐躯,义军领袖徐骧带领残部突围!
随后,倭寇逐步逼近岛南,刘永福决定亲自去最前沿指挥,但是被谋士劝下来。
于是,刘永福派杨泗洪前往御敌,杨泗洪在嘉义血战倭寇前锋大营,最终战死捐躯,但好在他的队伍对倭寇也造成了严重的杀伤,倭寇也只能后撤!
刘永福趁机让部将王德标将被倭寇占领的云林给抢了回来。
不久,倭寇军中出现了疾病,倭寇的皇族,亲王,中将近卫师团长--北白川宫能久和少将山根信成病死!
(当然,这是倭寇方面的说法,倭寇方面说是北白川宫能久染了疟疾病重,被送回倭寇本土后不久病死!
但是学者根据当年留下的资料记录等考证,北白川宫能久是被海岛义军给击伤导致了死亡,而且就是死在海岛上!
只是被前来支援的他的弟弟伏见宫贞爱秘不发丧,还故意在士兵们面前抬走说是回去治病,以掩盖他其实是被打死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