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冷清赴任之后,在温玉怀的协助下,对麾下贪官污吏来个总清算,从地方一层层挖掘上去,一直查到江南道几位官员身上。
齐景礼一看事情闹大了,便将苏冷清找来训话,就算新官上任三把火,也要注意火候程度,别一把火把自己也烧着,那真真落了旁人笑柄,连带他也面上无光!
苏冷清当时默默挨训,待回到自己的府邸,立马写好弹劾几位江南道官员的奏折,连夜就让驿丞送往京城,气得事后才知情的齐景礼破口大骂。
钱塘决堤已成圣上心头大患,接到苏冷清奏折立马派来钦差,对方那边也得到消息,对苏冷清没少威逼利诱,后来到了派人暗杀的地步。
有一阵子,苏冷清待在府衙大门不出,身边总是围着一群捕快,连喝茶都得用银针试毒。
等这一番折腾下来,钦差大人回京复命,接下来这群贪官罢的罢、杀的杀、抄的抄,江南官场真被他苏冷清搅翻了天!
江南道有阵子静出鸟,补缺官员还未到任,衙署里就剩了齐景礼,一人兼了许多职,那俸禄倒还是一份,却忙得是鸡飞狗跳,只恨不得拿苏冷清去充军!
等到苏冷清真来请罪,齐景礼只是摇头叹息,说若非戳到圣上心患,这会子你该死在绝域蛮荒,连我都保不住你的!
苏冷清只是躬身一礼,面无表情回了一句,死于任上乃是荣耀,气得齐景礼差点脱下靴子砸他!
暴雨过后初见彩虹,江南风气焕然一新,送礼行贿嘎然而止,商贾官吏都分外规矩,一五一十不敢作假,拨款开始有了盈余,江堤修建顺利进行。
齐景礼这会子尝到甜头,又乐滋滋想幸亏用个不怕得罪人的,替自己把障碍扫清了,要是三年不发水患,何愁自己不再上一层楼?!
经此一役,温玉怀对苏冷清处事不惊、临危不惧的态度心生感佩,但那句死于任上又听得人莫名寒蝉,似他苏冷清早就带着死志当官。
温玉怀带着这种想法再看苏冷清,倒是对他的不近人情理解三分。
苏知府并非高高在上,而是被某种情绪包裹,那眼底波动就似漩涡,越接近越让人绝望胆寒。
温玉怀免不了又想起风筵,以前风筵在的时候,苏冷清也不是这个样子。
当初听闻风筵被害,温玉怀不是没怨过苏冷清,总觉得苏冷清小肚鸡肠,不肯带人随行上任,才导致这桩惨案发生。
后来时日久了,就变成淡淡遗憾,从京城归来后都未及再见一面,当初还约好了要大醉三日!
人浮于事,自己何尝不是如此,又有何立场责怪苏冷清?!
罢了,罢了,要怪只怪风筵不知回头,没做成白桦林里的沽酒猎户,却做了那渡河丧命的可怜樵夫!
温玉怀想起风筵不免伤感,这日提了坛酒便服出门,来到河畔柳林外的老屋。
苏冷清已将老屋买下,屋后垒起一座孤坟,但不知何故不肯立碑。
温玉怀曾问他何故如此,哪有人立坟不立碑?就算是窃国女皇武媚娘,也给自己立了一块无字碑。
苏冷清只是冷冷扫来一眼,看得那温玉怀心里发毛,心想这话又怎么招惹了他?!
后来,温玉怀心中来气,又理直气壮问了一遍,那意思是你要怕麻烦,不愿意替故人立碑,那我温玉怀倒是愿意代劳。
苏冷清被他逼得烦了,这才回了一句,尸体尚未找到,等尸体找到了,还要送归故里。风筵的故里并非山城,而是指那白桦林子,葬在舅父宁知远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