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衰的不在少数,对于明星、八卦、票房、收视能否左右股价,不少人一笑了之,觉得就是个笑话。
同时陆远也认为自己演员的身份,暂时不应该、也不适合出现在这种场合。
股市说白了就是割韭菜,赚散户的钱,自己坐收渔翁之利足以,没必要冲到一线。
他的拒绝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后的选择。
随着他对娱乐圈的了解愈发深入,愈能明白华谊的模式其实存在问题。
2005年金牌经纪人王金花出走,几乎掏空了华谊的艺人储备。
元气大伤的华谊当时不得不出动8000万元的天价续约金留下李兵兵。
为了避免这类天价续约再次发生,华谊最后相出的解决办法,是让部分明星成为股东。
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一荣俱荣”,除了能随着上市获得一大笔的资产,只要华谊一直保持良好的势头,明星们也能获得不少的分红。
但利益捆绑也有一个坏的可能,“一损俱损”。
影视剧是一个大投入的产业,和生产线上的产品不同,一旦制作完成就会“归零”。
第二部影视剧的成功,和第一部影视剧关联甚小,除非做续集。
但整个圈子里又有多少续集的口碑能一直保持在线呢?
这意味着,只要几部影视剧投资失利,华谊很有可能背上沉重的包袱。
倘若这个时候再有人大幅抛售自己的股票,那最终由谁来埋单?
答案是散户。
谁会成为股民抨击的目标?
答案有很多,其中包括明星。
因为很多散户比较盲目,他们或许会冲着某某明星的名头选择购股。
炒股就是炒人性,家破人亡的不在少数。
陆远不会一直待在华谊,他离开后势必会抛掉自己的股份。
华谊的未来如何,他不清楚,股市的水太深,他只想赚快钱,不想受其他牵连。
虽说不打算参加,但好歹购买原始股花费800多万,关乎自己切身利益,他边走边朝经纪人问道:“《风声》最近的票房走势怎么样?”
吴朗只思考数秒,道:“很不错,上映前普遍认为比不过《建国大业》,但当天《风声》与《建国大业》排片场次持平,首日票房一举冲破1200万。”
“口碑呢,我记得那天伱好像陪女朋友去看过。”
这货也是厉害,最近又将前女友追了回来,俩人分分合合,大概率是真爱。
吴朗摸着后脑勺,羞赧地笑了笑:“绝大多数影迷都觉得质量不错,网上反馈也挺好,那些个专家现在都在吹《风声》,称其将成为今年最卖座的片子之一。”
陆远点点头,目前正值国庆长假,鉴于首日的票房成绩,《风声》首周票房过亿毫无悬念。
《风声》的成功无疑会给月底的华谊上市注入一针强心剂。
说起来,王忠磊还提议让本定档11月开播的《蜗居》改为10月,再借一缕风。
大荧幕有《风声》,小银幕有陆远主演华谊投资的《蜗居》,大小通吃,可谓双管齐下。
可惜东方卫视没同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陆老师,该准备了。”
“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