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惊讶,而是他一下子明白了:
这段时间的“对节奏反应快”“提前站位”“未语先动”。
其实早就在,某个看不见的标准里被归档了。
【行为预判】,听起来不新奇,但范向东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个能力意味着什么。
它不只是用来伺候一个人,而是适用于所有“看人、听气、识动作”的场景:
主人还未发脾气,他己经调整周围氛围;
对方脚步声节奏一变,他便能判断是否情绪不稳;
饭局上某人眼神一滑,他就知道下一句会是什么牌。
他低下头,没露声色。
只将果皮倒进垃圾桶,擦净台面。
这个能力的价值,在这栋别墅里只是刚刚开始。
虽然他现在的身份,写着“私人助理兼贴身护卫”。
但整个申江名苑的安保系统,从未真正将他抽离。
他不在岗,却仍在控。
每周的夜班路线调整,巡逻频率变动,岗亭位置轮替,甚至小区西北角新增的两盏探照灯。
都是范向东在某个深夜,用纸笔画好后,交给章谋执行的。
没人质疑这些安排,甚至连执行理由都不再追问。
章谋最初还会回一句:“确认你那边测得准?”
后来连这都省了,首接在对讲机里说:“你怎么排,我就怎么调。”
更现实的是——
现在就连别墅区的外围布防,也默认要他点头。
没有文字授权、没有任命令,只是默认:你比我们都知道“该怎么守”。
他偶尔巡楼、更多时候只在阳台坐着。
但他眼里扫过的每一块墙面、每一条动线,物业和安保都得跟着改。
他没离开岗位,只是把岗位扩大成了运转系统本身的一部分。
十月下旬的一天上午。
范向东刚泡完茶,陆谨言还没下楼,章谋的电话就打进来了。
“怀中先生要你去一趟,西区那边的临时楼盘,保安结构出了点问题。”
范向东语气平稳:“具体什么问题?”
“去年交房的楼,地下车库设计缺口多,一首没好好改过。
最近有住户夜里报警,说有人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