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顺,就改。
就这么简单。
申江名苑的会所。
在三月中旬,第一次接待了三拨穿西装的人。
一拨来自浦东星湖湾,一拨来自松江金澜湾,还有一拨是本地老别墅区“华庭尚府”的两位业主代表。
他们表面说是“来探亲”。
实际进了会所后都只提一个要求:“能不能看下你们这边的布岗图和预算模型。”
其中一人首接开门见山:“听说你们这小区的调度,比行业标准少了将近30的预算?”
负责接待的是陆瑾言。
她穿着白衬衫和灰色西裤,举止温和、话不多,始终笑着听完,没有一句具体回应。
只是递上茶,笑道:“我们团队小,能省就省。”
对方再追问,她就轻描淡写:“操作细节是现场团队做的,我只管签字。”
三个项目代表对视一眼,心照不宣。
他们不是没看出谁是主控,只是这个主控明显不会把范向东这张牌亮出来。
有人转头看现场。
摄像头布得密,但不显眼。
保安站得稳,但从不喧哗。
绿化边有巡逻表,业主区有回访卡,每一样都不复杂,却每一样都恰到好处。
“这不是干活,这是设计过的。”
有人忍不住低声说了一句。
而另一边,行业里的人开始坐不住了。
某本地大型物业公司高层,在会上首接拍桌子:“谁告诉我,瑾慎这帮人到底哪来的?
他们用什么办法能压住这么多预算?”
内部员工私下议论:“他们是不是有隐藏投资方?是不是背后有政府口子?”
也有人试图从人上动手——
挖瑾慎的主管,约瑾慎的调度员,甚至私下提出两倍薪资换个图纸。
但所有动作全都打了水漂。
没人走,也没人敢走。
公司节奏稳定,人员配置清晰,分红明确,所有人都知道。
这不再是“打工团队”,这是在跑一个自己参与搭建的体系。
圈内从原来的“冷眼旁观”,变成了“躁动围堵”。
而瑾慎公司,却全程没有回应过一句。
没有发布扩张声明,没有开设对外业务部,连公司挂牌地址都没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