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再也不敢提半句“困难”,更不敢说一个“排队”。
他当场拿起电话,对着话筒咆哮道:“通知下去!把我们仓库里,那批给县政府大楼预留的、质量最好的一号水泥、红砖和东北松木,全部!立刻!马上!送到卫国制药厂的工地上!一分钟都不许耽误!”
第二张牌,他打向了全省的技术人才市场。
他通过省计委周正国主任的关系,在省报最醒目的位置,面向全省,刊登了一份“卫国制药厂高薪招聘启事”。
启事上开出的条件,在1979年的中国,堪称逆天!
“凡被录用为我厂高级技工及工程师者,待遇从优。一,解决安平县城市户口;二,家属可随迁,并安排相应工作岗位;三,厂内部分房指标,技术人才优先!”
消息一出,整个省内的技术圈,都为之疯狂!
无数封来自省城、乃至其他地市的应聘信,如同雪片一般,飞向了安平县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
第三张牌,他打在了工厂自身的产品线上。
他召集了全厂所有的技术骨干,在新建的实验室里,拿出了他早已准备好的、从高建功笔记中改良优化而来的全新药方。
“同志们!咱们卫国制药的第二款拳头产品——‘通脉丹’,今天正式试制!”
这声宣告像枚喜弹,轰开了新气象:厂区扩了,精兵强将到了,新药的蓝图也终于落定。
偏偏在‘通脉丹’的试制动员会上,一股冷气无声地渗了进来。
厂长林卫国刚讲透新工艺,一个身影稳当当地站了起来。是生产总指挥王建民——林厂长亲手提拔的老师傅,更是建厂元老,当年的红星厂副厂长。
霎时,全场的目光都凝在这位老将身上。
王建民脸上没有半点激动,沉沉压着严肃。
他盯着林卫国,声音不高,却像钉子一样楔进空气:
“厂长,我不同意!”
“现在就上‘通脉丹’?我不同意!”
短短两句话,兜头一盆冷水,“嗤啦”一声,把大家因新药烧起来的火苗浇得直冒冷烟。
会议室的空气,绷得像根紧弦。
所有人的视线,无声地在林卫国与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厂长之间来回撕扯。
王建民的根基太深了。从红星厂一路拼打过来,几十年风霜,老伙计们的肚肠,他比谁都摸得透。
他的反对,沉甸甸砸在所有人心坎上——那些老工人们心慌了。怕新药不成,怕翻天覆地,更怕这碗刚刚端稳的热乎饭,又要没来处!
王建民看着林卫国,浑浊的眼睛里充满了真诚和担忧,他苦口婆心地劝说道:“厂长,我不是信不过你的本事。但是,凡事都得一步一步来,咱们的根基太薄了!”
他指了指窗外那片热火朝天的工地,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我们现在有‘速效止血散’这个金饭碗,有国家和省里的扶持,只要我们稳扎稳打地生产,不出三年,我们就能成为全省数一数二的大厂!大家都能过上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