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几人赶紧解释,并且做出保证,“臣等刚刚上任,并未适应,今年一定完成任务。”
“能否将去年任务补上?”
几人忙不迭的回复,“能!”
枢密院的成立已经初见效果,去年查出了两桩大案。其一,河堤贪官案,涉及工部、户部、地方官员多人。其二,土地兼并案,一郡之地,记录在册的土地平白少了一半,贪婪至极。
陈平的初衷不是破获多少大案,而是悬起一把刀,让每个作恶者行恶事之前都要三思。
“刑部、大理寺,陈年积案处理的如何了?”
陈平刚登基理清政务时候,发现刑名很不完善,造成了很多冤假错案。古代侦查手段低下,行为痕迹学,心理学,解剖学什么都没有,办案全靠猜测,跟儿戏一样。为此陈平亲自上阵,专门培训了一批刑侦专家。
都是最基础的东西,比如指纹对比,比如根据脚印分析身高体重,简单的微表情分析,案件重演等等,又让太医院辅助培训了一批仵作,算是能够最基本的维持刑名的运转了。
这些虽然都算不得确凿的证据,但是也能给破案指引方向,总算是有所依靠。
古代办案有多草率,当陈平刚接触的时候都恨不得骂娘,更别提下面的百姓了。都说百姓对朝廷的归属感低,上有世家剥削,下有朝廷助纣为虐,陈平设身处地的想了想,要是他,早反他娘的了。
举个例子,就知道有多荒唐了。
张三被杀了,如果找不到凶手。就会把跟他有仇的,疑似凶手的李四抓起来严加审问,如果一直找不到凶手,就无限期的羁押。更荒唐的是,有时候府衙嫌弃犯人浪费粮食,直接定成凶手。该发配发配,该砍头砍头。
气的陈平把所有刑部和大理寺的官员全部骂了一遍。
丁奎和司空琼有些苦涩,“进展缓慢。”
两人以为要挨一顿骂,结果陈平反而赞赏的点了点头,“你二人还算将朕的话听了进去,刑名有别于其他,一定要严谨,每一个细节都要反复推敲,一切要证据说话,不可以加入自己的主观臆断。还要特别留意,有刑名方面的人才要重点提拔。”
陈平多希望能出两个狄仁杰、包拯、宋慈那样的人才,他也能省心不少。
“诺。”
事情到此安排的差不多了,就剩最后一个重头戏,“御史台出列。”
百官中稀稀拉拉的出来了七个人。
“朕听说御史台最近重新整修的府衙,有这么回事吗?”
七人面面相觑,充满了疑惑。御史大夫王维只能照实回答,“回陛下,未曾整修。”
“是吗?朕怎么听说御史台的门槛被加高了,百姓进门还需要引荐信了?”
说话时候陈平满脸的笑容,和风细雨的,不了解的人还以为在说笑呢。只有真正了解陈平的人才知道现在的陈平有多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