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这里其实有一个疑问,从史书上看,李世民是在东突厥兵临城下后,才突然发现这么个情况的。
东突厥距离长安最起码也得几百上千公里吧,颉利可汗带着那么多人,总不能都是在深山老林里走的吧,这怎么就没一个人听见,皇帝咋就一点风声都没听到。
有人说是因为东突厥路过的那几个城的人,都是李建成手底下的,不会是真的吧。]
第668章东突厥灭亡
虞美人疑惑,当然有一点她也没说。
渭水之盟之所以会被如此诟病,是因为很多人不相信李世民能凭气势喝退那么多人。
毕竟颉利可汗不知长安底细,他们这些局外人还能不知道吗。
可正是因为知道,才怀疑呢,颉利可汗总不可能毫无了解就起兵,更不可能被吓唬一下就退兵。
所以,很多人怀疑,史书上放出来的盟约,压根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那样。
但虞美人觉得,也还好,毕竟是千古一帝,什么不可能的事在他们身上也有可能。
毕竟三年反杀这种事李世民不也是做到了吗,且这要是东突厥知道李世民的杀伤力也是有可能的。
不然东突厥来都来了,不进长安能罢休?
唐朝。
李世民想想渭水之盟,整个人都抑郁了。
天幕不说,他都要忘记了,天幕在讲他的时候,势必也会讲到渭水之盟。
谁也想不到,最起码他是没想到,自己才刚登基不久,就会发生这种事情。
颉利会突然进犯的原因,他知道后世必定会有许多猜测,但李世民的想法是始终一致的,他认为,颉利可汗之所以会突然进攻,只会是因为当时大唐国内有难,又欺他刚刚继位,这才有胆子率军直逼长安城下,以为他不敢与其一战。
果然,当时的他单独出城,用疑兵之计,颉利可汗摸不准到底怎么回事,再加上一些甜枣,果然退回去了。
当时的颉利可汗心里必定是有怀疑的,但有怀疑也没用啊,他又不是真要忽悠着他百分之百相信。
说真的,颉利可汗所顾忌的,不就是自己的兵已经深入,当时长安兵力不需要碾压,只要能把他们困住,他们就得完蛋。
这就跟明朝时于谦的北京保卫战一样,不需要多强的兵,只需要城墙,精兵,和武器,最重要的是,有不一定什么时候能赶到,但一定能回来的军队,就足以让他们忌惮。
就是出于这一点,你懂我懂,虚与委蛇一下差不多得了,不然他们还能怎样,靠,他们随时能分裂的势力,还是不过两年就一败涂地的武力,别开玩笑了。
……
[这里我先说,颉利可汗退兵之后,东突厥就乱起来了,反对颉利可汗的薛延陀、回纥、拔也古、同罗诸部落对其变革国俗和推行的政令不满,另立薛延陀为可汗。突利可汗也暗中与唐联络,并与颉利可汗决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