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兄弟,你要是能牵这条线,老哥哥绝对亏不了你。”
说着,叶腊八伸手入怀,一咬牙就摸出五两碎银往兵卒的手里一塞,低声道:“一点小意思,还望兄弟在周大人那里吹吹风,至于办任何事,我叶腊八绝对靠得住。”
说完,叶腊八狠狠一拍胸口,极力地向兵卒保证起来。
“眼下,还真又一笔买卖……”兵卒眼里闪过一丝狡黠,附在叶腊八的耳边,就是一阵低语。
“这事,包在我身上了。”
叶腊八眼睛一亮,没想得来钱的活居然如此简单。
可以说,这是顺水推舟的事,根本算不上有何辛苦。
“那好!”
兵卒把碎银揣进怀里,拱手道:“小的这就去禀报周大人,铜料的事,就交给叶公子了,至于向军部如何报价?叶公子您自己掌握就是。”
地方衙门,也接到叶十三收集铜料的任务。
正好,周敬堂这些年,早已积攒了一些铜料,只是苦于没有好行市出手而已。
就上次和元蒙鞑子交易铁料,还被叶十三的人抓了个现行,还把他的管家贾迎福给折了进去。
这一次好了,天上掉馅饼了。
叶十三急需大量铜料,给各地衙门都发了公函。
如此一来,私藏的这些铜料,可以名正言顺地从叶十三身上大赚一笔。
这个雷,就让他叶家人顶着。
造一簿从百姓手中收购铜料的假账,如此一来,就可把官仓的银子据为己有。
至于叶腊八的那部分,这个空间留给叶腊八自己操作,加上一些利润,再以军费补贴地方的名义,把这部分银子由他二人平分。
有他出面替军部跑腿,叶十三那里更是大功一件。
如此下去,为了解决叶十三的燃眉之急,老夫人巴不得他这个当侄子的,天天跑各镇去收集铜料,哪还把他让继续在何家大院看守粮仓?
铜料,那可是朝廷严令禁止民间流通的东西。
在边城,只有军部才有这个方便,不然,仅凭地方衙门,还不敢如此放肆地在民间收购铜料。
到那时候,一个窑姐儿算个屁!
别说这通天驿镇了,就是把西河镇的窑子都逛一遍,那也花不了多少银子。
有钱的感觉,真他娘的爽。
兵卒去去就来,不但拿来一张物料清单,还把二十两银子塞到叶腊八手上,道:“恭喜叶公子,周大人决定,以后的铜料,就由叶公子负责采办了,这是路费和茶资,叶公子先收好了。”
还给茶资路费?
眼里星光四射的叶腊八,激动得手都抖了起来。
接过那张盖有衙门朱印的公函,就跟着兵卒去了衙门的仓库。
仓库那边,早已装好了车。
叶腊八清点完铜料后,这才完全把心放了下来。
在经过镇集的时候,顺便采购了蔡一所列的那些物品。
押着五大车铜料回去的路上,叶腊八不由得把手伸进怀里,摸着带有他体温的两锭银子,心里不禁盘算起这五大车铜料,要是送到屯田村的签房大院,该向韩老三报多少银子的补贴?
叶十三的规定,高于正常市价的部分,由军部从军费中补贴给地方衙门。
最后,叶腊八把心一横,脑子里已经打好了底稿,就加两成银子的收购溢价。
如此一来,军部从军费中拿出这两成的溢价,返回地方衙门走账。
等账面一对接,多出来的这两成银子,再经过衙门的手转到他叶腊八的手中。
粗略一算,这批铜料的账面总价是两千两银子。
要是按多报的两成溢价来算,军部就得从军费中拿出四百两银子补贴地方衙门。
按约定,他和周敬堂二人,每人可分得二百两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