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与地方官员们谈笑风生,气氛十分和谐。江苏巡抚宋荦恭敬地站在康熙身边,不时为他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
老宋是康熙欣赏的臣子,前三次南巡到这里,都是老宋迎驾。
康熙对宋荦的才干颇为赏识,赐给他御书对联、匾额以及“福”“寿”字等,以示嘉奖。
当时老宋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依然精神饱满接待康熙,康熙为他题写“寿”字,成了天下第一寿。
“皇上,苏州百姓对您的到来满心感激,他们都说您是天降福星,给江南带来了太平盛世。”宋荦微笑着说道。
康熙微微一笑,感慨地说:“百姓安居乐业才是朕最大的心愿。宋爱卿,你治理苏州很有成效,百姓日子过得不错,朕心中甚是欣慰。”
“宋爱卿,如今江苏情况如何?”康熙问道。
宋荦恭敬地回答:“皇上,臣不敢欺瞒。江南百姓生活还过得去,但因人口众多,土地有限,部分地区仍存在贫困现象。
臣一直在努力推行新政,以改善百姓生活。”
康熙微微点头说:“你做得很好,但仍需继续努力。宋爱卿,你治理苏州有目共睹,百姓对你评价颇高。你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吗?”
宋荦赶忙说:“皇上,臣治理苏州主要依靠清廉与勤政。臣时刻告诫自己要为百姓谋福祉,不可贪污腐败。
同时,臣也注重发展经济,鼓励百姓勤劳致富。”
康熙听后十分赞赏:“朕对你的工作很满意,你不愧是大清巡抚中的佼佼者啊,希望你们继续努力为国家效力。”
宴会结束后,已是下午,康熙来了兴致,决定微服私访,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生活。
他换上一身客商衣服,俨然成了一个走京串卫的大老板,带着高士奇和几名侍卫悄悄出了行宫。
一行人来到城郊,看到一位老农正用竹扁担挑水。康熙走上前去,笑着问道:“老伯,这木扁担虽然轻便,但容易折断,为何不用竹扁担呢?”
老农抬起头,看到面前的陌生人,憨厚地笑了笑说:“竹扁担贵,木扁担虽易断,但便宜。
我们这些庄稼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能省则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康熙听了,心中不禁一酸,感慨道:“百姓生活不易,朕一定要设法减轻他们的负担。”
他从侍卫手中接过一根黄铜包裹的金扁担,递给老农:“老伯,这根扁担送给你,它虽不是金的,但也能用很久。”
老农接过扁担,惊讶地看着康熙,连声道谢:“多谢大老板,多谢客官爷!”
康熙微笑着摆了摆手,转身离开。
高士奇在一旁感叹道:“皇上,您真是体恤百姓的好皇帝。这根扁担虽轻,却承载着百姓的希望啊。”
……
离开苏州后,康熙一行来到杭州。杭州的西湖美景如画,康熙兴致勃勃地游览了灵隐寺。
在寺中,他看到一处匾额空缺,便提笔写下“云林禅寺”四个大字。然而,写到“灵”字时,却误写成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