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清宫秘史讲的是什么 > 第94章 雍正得国不正传说(第2页)

第94章 雍正得国不正传说(第2页)

康熙开始审视自己皇孙的能力。

别看雍正表面不争不抢,内心渴望成为接班人,他发现老爹对弘历很喜爱,于是想通过儿子为自己当接班人加分。

恰好当时康熙经常到雍正摆弄的牡丹园去散心,这次雍正迎驾时奏道:“父皇还没见过五皇孙弘昼吧?莫不如让弘历陪着弘昼来见父皇?”

“行吧,没有比皇孙饶膝的天伦之乐更让朕高兴了。”

雍正马上命仆人叫来了弘昼和弘历。

雍正心中想的是,老爹更喜欢弘历,他让资质平平的弘昼做陪衬,进一步让老爹选择弘历,增加他被选为接班人的砝码。

兄弟俩很快被带到康熙面前,康熙分别询问两个皇孙,还出了几道题看看二人。

有句话叫做“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在弘昼对比下,弘历更加出色,这让康熙坚定了选择弘历为潜在接班人的想法。

伴随着时间推移,康熙笃定自己没有选择目标。

弘历确实没有让康熙失望,小小年纪举止端庄,在骑射、诗书等方面天赋过人。

关键品德优秀,比如宫中每年春节期间,都要举办“忆苦思甜”饭,康熙把所有的儿孙召集在一起,用清水煮一锅白肉片子,不加任何佐料,

让儿孙们吃,目的就是让他们从小体会太祖打江山的不易,努尔哈赤创建大清时,行军打仗就吃白水煮肉片,

一些皇子皇孙享尽了荣华富贵,怎么能咽的下没有任何滋味的白肉片,都偷偷扔掉了。

唯有弘历吃的有滋有味,这让康熙很感动,认为这孩子将来有大出息。不是有句话叫做“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吗?”

后来康熙将弘历接入宫中养育并亲自教导,这种待遇在皇孙中极为罕见。

因此,有观点认为康熙看重弘历资质,觉得他将来能有所作为,对清朝的延续和兴旺有积极作用,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康熙传位给雍正的决策。

但这多是后人根据历史事件和宫廷传闻的推测,并无明确史料表明康熙曾如此表述。

扯远了,拉回正题,千叟宴的举办,既体现了康熙皇帝对老年人的关怀与尊重,也展示了清朝前期的繁荣昌盛和国力雄厚。

好时光是短暂的,就在当年十一月,康熙驾崩,雍正继位,按照惯例,雍正将次年定为雍正元年,清世宗雍正是清朝第五位皇帝。

关于雍正是如何继承皇位的,史书上没有记载,据考证,隆科多宣布的遗诏,是雍正继位后添加上去的。

还有老十四的玉牒曾被人改动过,诸如种种不合理的迹象,于是坊间流传着雍正得国不正的传说。

流传最广的版本是将康熙遗诏中的“传位十四皇子”改为“传位于四皇子”或“传位第(四)子”。

然而,从历史文献制度和文字使用习惯来看,这种说法难以成立。

清朝官方文书制度极为严格,遗诏采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满文作为清朝国语,有独特的语法和书写体系,无法像汉文那样通过简单改动字形来篡改。

并且在清代,“于”字规范写法为“於”,从书写习惯上也难以实现从“十”到“于”的修改。

此外,清代皇子称谓会冠以“皇”字,正式表述应为“皇十四子”“皇四子”,这样的格式改动更加困难,所以篡改遗诏之说缺乏事实依据。

另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是,雍正为避免类似改诏事件发生,下令在官方文书中使用数字大写,即“壹、贰、叁、肆”等写法,说是避免有人改动。

但实际上,数字大写的使用历史可追溯到更早时期。早在唐代,出于防止账目被篡改的需求,数字大写就已出现;

到了明朝,因发生重大经济案件,朱元璋为整顿财政、防止贪污,

进一步规范和推广了数字大写的使用,使其在官方文书和经济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

可见,数字大写的形成与普及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非因雍正继位事件而产生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