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也的确如此,在“高薪养廉”推行过程中,仍有部分官员顶风作案,利用职权贪污受贿。
此外,养廉银的发放数额,也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总不能一刀切吧?
谁多一点,谁少一点,如何平衡?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尽管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雍正帝始终坚定不移地推行“高薪养廉”政策。
在他看来,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旨在打破官场积弊,重塑清正廉洁的风气。
三年来,在雍正不懈努力下,国库逐渐充盈,官场的腐败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他为清朝的稳定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
……
咱们回顾一下雍正的改革措施都有哪些?
在政治层面,除了火耗归公、高薪养廉,雍正帝还设立军机处,将军政大权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极大地提升了决策效率。
清朝最初的决策层采用议会制,即各旗主共同讨论,这使得皇上的权力被分割。
康熙为了集权,成立内阁和南书房,而雍正为了更进一步集权,在隆宗门内设立军机房。
雍正十年(1732年),正式改称军机处,并成为定制,这一举措成为强化君主专制的关键创举。
同时,雍正帝大力推行密折制度。
密折制度在康熙朝已具雏形,当时仅有部分官员可向皇帝呈递密折,使用范围较为狭窄。
雍正帝即位后,大幅扩大密折的使用范围和人员,使其发展成为一项成熟的政治制度。
密折的内容只有皇帝和具折官员知晓,保密性极强。
如此一来,臣子之间的一举一动,民间的一些事,雍正都能第一时间掌握,
另外,还可离间臣子们的联合之心,官员们今日所说之话,可能马上就会被他人以密折的方式上报。
这使得官员之间相互监督,不敢肆意妄为,对整顿吏治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经济领域,雍正帝推行摊丁入亩政策,废除了人头税,将丁银摊入田赋征收,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促进了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
其实,在康熙晚年,摊丁入亩就在江南富庶之地进行过试点。
过去,人头税和土地税是分开征收的,一些没有土地的农民依然需要缴纳人头税。
雍正将人头税平摊到地亩数中,无地农民便无需再交人头税,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
在社会管理方面,雍正帝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废除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土司制度,改派流官治理,
防止地方做大做强不服从中央,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控制,推动了民族融合与地区发展。
其实,“改土归流”并非雍正首创,明朝时就已开始推行。
到了雍正朝,雍正在明朝的基础上,大规模、系统性地推行这一政策。
比如雍正帝任命鄂尔泰等官员主持改土归流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在云南、贵州、广西、四川、湖南等省广泛开展,使改土归流成为一项影响深远的重要政治改革。
以上这些改革举措环环相扣、互为支撑,火耗归公与养廉银制度着力解决吏治腐败问题,
摊丁入亩推动经济发展,军机处与密折制度保障政策高效执行。
雍正帝以雷霆手段打破陈规,自然触动了权贵们的利益,权贵们便雇佣文人诋毁雍正皇帝,将他描绘成一个冷酷寡恩的形象。
然而,毋庸置疑的是,雍正帝的一系列改革为“康乾盛世”的延续奠定了坚实基础。
雍正帝就如同隋朝的杨广,历史上的是是非非,终究任由后世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