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清宫秘史讲的是什么 > 第103章 曾静案(第1页)

第103章 曾静案(第1页)

雍正六年(1728年)秋,湖南永兴县的某处私塾房间内,私塾先生曾静捧着一本书,聚精会神翻阅着,

只见他时而愤怒,时而激动,显然被书中的内容所感染。

他自言自语道:“先生大才,曾某崇拜至极,吾将接过先生的反清复明旗帜,驱除鞑虏。”

曾静为平复思绪翻滚的心情,轻轻合上了书。

你知道曾静看的什么书吗?他手中捧着的是吕留良所着的《四书讲义》,

他决心做一个像吕留良一样的反清复明斗士。

吕留良,一位仇恨清朝的文人,籍贯浙江嘉兴府崇德县,降生于明末崇祯二年(1629年)。

清廷入关,明朝覆灭后,山河破碎,而吕留良心中的复国之火却从未熄灭。

面对清廷的多次征召,他一心坚守反清复明的信念,丝毫不为所动。

“呸!我是汉人,岂能做清狗,江山是汉人的江山,鼠辈不过是窃取名器罢了,早晚我们要夺回来!”吕留良对着远去征召他的官员骂道。

多尔衮为了粉饰太平,制造一种满汉和谐的盛景,不断派特使做吕留良的思想工作,老吕不胜其烦。

为避清廷征召,他毅然削发为僧,以“晚村”为号,隐居于乡里,实则是暗中招募有识之士,以着书讲课,培养反清复明的志士。

他以犀利的文笔,写成了《吕晚村先生文集》《东庄诗存》等着作,字里行间都渗透着强烈的“华夷之辨”的思想。

他坚称清朝统治者乃是“夷狄”,其统治违背了华夏正统,如同乱臣贼子,玷污了华夏大地的神圣。

这些饱含着他热血与执念的作品,在民间悄然流传。

一些对现实心怀不满的文人成了他的小迷弟,被他的反清思想所激励,寻找一切机会与清廷对着干!

而曾静,正是被吕留良书中精神所感染其中一人。

……

曾静,不过是一介贫寒的儒生,多年来在科举的路上苦苦跋涉,却始终未能取得任何功名。

现实中的官场,腐败之风盛行,考场有失公平,官员们贪污腐败,他们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却置百姓困苦于不顾。

这一切,让曾静心中充满了失望与愤怒。

偶然机会,他联系到了吕留良的儿子:“大侄子,我很崇拜老先生的为人处事和反清复明的思想,

我想沿着先生指引的路走下去,想获得更多先生的书籍,不知大侄子…?”

曾静渴望了解更多先生的内心世界,大胆表白想收藏吕留良的书籍。

“曾叔,不瞒你说,我父亲的书籍,被官府多次上门要求上缴,如今我手中隐藏下来的是孤本,

这些书是不能让外人知道的,曾叔需要,做侄子的理应献出。”

说完,吕留良的儿子回到屋内,从夹墙中把隐藏的书籍,悉数给了曾静。

曾静得到吕留良的着作如获至宝,他毅然决然地要继续吕先生未竟的反清大业。

如何才能进行实质性的活动呢?光嘴皮子上反清没吊用。

曾静开始在学生中寻找胆大妄为之人,让他们去执行自己的想法。

此时,学生张熙进入了他的视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