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二人是同榜进士,二人都对田文镜推行新政的一些做法不满。
谢济世除了弹劾田文镜“十大罪证”,还指责雍正偏袒田文镜,为李绂喊冤。
田文镜以静制动,就反驳了一句话,他对雍正上书道:
“陛下,此二人乃同榜进士,这是相互照应打压微臣,还望陛下为臣下做主!”
雍正帝最忌讳手下结为“朋党”,于是有了开头雷霆之怒,决定处置李绂和谢世济。
将二人交刑部审讯。
在九卿、科道会审时,刑部尚书励杜讷问谢济世是谁指使他的,谢济世给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回答——孔子和孟子。
他认为田文镜恶名远扬,自己自幼读孔孟之书,知晓大义,见到奸恶之人就应该攻击,这是孔孟所教导的。
嘿!不愧是文化人,都死到临头了,还这么幽默,会审的官员忍不住,差点笑场。
最终,李绂被革职,谢济世被革职发配新疆劳动改造。
陆生楠卷入这件事里略显意外。
他先是以举人身份担任江南吴县知县,因政绩不错被雍正帝召进京汇报工作。
然而,他在奏折中的用词“倨傲诞妄”,引见时又“举动乖张”,面对雍正帝的询问还沉默不语,给雍正帝留下了极差的印象。
这就是典型的读书读呆了,不知道如何待人接物,按现在说法就是“社恐”。
尽管如此,雍正帝还是想给他机会,将他留在京城工部补缺试用,希望他能改正过来。
“社恐”非短时间能改正的,陆生楠后来的表现依旧让雍正帝不满。
不知是不是受到了谢世济的影响,他也弹劾田文镜虐待读书人这件事。
大概文人都息息相通,他为李绂,谢世济鸣冤叫屈。
田文镜还用老办法回击,上书雍正道:“皇上,陆生楠和谢世济是老乡,据说二人关系很密切……”
经老田一点拨,雍正帝认为陆生楠与李绂、谢世济存在着朋党关系,最终,陆生楠也被革职发配到新疆劳动改造。
在新疆期间,陆生楠不好好改造,闲暇时间,写了本《通鉴论》,他在书中对郡县制等发表看法,
认为郡县制下官员事务繁多力不从心,皇帝也因忙于批阅奏折而无暇考虑国家大事,还提及秦朝二世而亡。
雍正认为陆生楠是在影射自己,是对皇帝的“大不敬”,痛斥其“狂妄至极,大逆不道”。
雍正还认定陆生楠怀有“不逞之邪心”,书中充斥着“猖狂怪诞之说,任意发舒”,其用意在于蛊惑人心,扰乱政纪等等。
陆生楠是不作不死,《通鉴论》这本书触了雍正帝的逆鳞,最终将陆生楠判处了死刑。
讲真这三人的命运很悲惨,两劳改一死刑,看来三个人绑在一起也不是田文镜的对手,由此可见雍正多么信任田文镜啊!
这场政治纷争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
田文镜推行的新政,虽然有利于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社会公平,但却严重损害了官绅阶层包括读书人的既得利益,引发了权贵和文人的强烈抵制。
李绂、谢济世、陆生楠等人作为读书人的代表站出来反对田文镜,实际上是在维护自身阶层的利益。
从雍正帝的角度来看,他对朋党的警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都是九子夺嫡时,八阿哥结党营私给雍正留下了很坏的印象。
发现有结党的苗头,雍正打击绝不手软,你说《通鉴论》是不是另一起文字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