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这一决定,虽暂时避免了战争的爆发,却也给了噶尔丹策零更多准备时间。
清军最终撤兵。
……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雍正八年(1730年)二月,噶尔丹策零经过半年多的精心筹备,旧态复萌,又开始挑衅侵略蒙古。
在蒙古请援下,雍正命岳钟琪、傅尔丹各率人马,再次迎战策零。
然而,还在岳钟琪和傅尔丹行军途中,策零瞅准时机,派2万骑兵突袭了清军在青海的粮仓驻地。
而驻防粮仓重地的将领查廪,此时正与手下饮酒。
“报将军,粮仓…粮仓…”一名士兵匆忙来报。
“奶奶滴!粮仓咋了?”查廪喷着酒气不耐烦地呵斥道。
士兵被这一骂,反倒清醒了几分。“报将军,粮仓被准军占领了!”
“你说什么?”查廪惊得酒醒了一半。
“将军,赶紧逃吧,不然就被准噶尔军队包饺子了。”
士兵不由分说,上前拉起查廪就往外跑。
查廪的驻防军队平日里疏于防守,面对突如其来的攻击,瞬间土崩瓦解。
准噶尔军如入无人之境,劫掠了大批粮食和战马,其他带不走的物资,便一把火烧了个精光。
就在准噶尔军队押运着战利品准备回撤之时,“叨叨叨”,三声炮响传来,
“杀啊!冲啊!”岳钟琪率军及时赶来援救,“投降不杀!”
噶尔丹策零见状,自知大事不妙,赶忙扔下军粮,赶着马匹且战且退。
清军因害怕有埋伏,并未进一步追赶。
经此一战,清军夺回了粮食,噶尔丹策零的叛军则仓皇逃窜。
事后,雍正帝意识到军情反馈的重要性,想到了提高效率。。
当时,清朝以内阁为国家行政中心,内阁设于紫禁城太和门外的文渊阁附近,
而雍正帝喜欢在养心殿处理政务和就寝,内阁距离养心殿有一里地。
宫禁重重,手续繁琐,军报到京后先经内阁,极易延误时机,且机密信息也容易泄露。
就在雍正想不出一个万全之策时,张廷玉揣摩圣旨,果断进言道:
“皇上,西北战报送达周转时间过长,为更高效地处理军务,臣以为军报应当直接呈送到皇上手中。”
雍正帝本就有意集权,于是顺水推舟,命人在隆宗门一带的墙根搭建了一排平房,命名为军需房,直接接收来自西北边陲传递的军事情报,并亲自阅览。
不久改称军机房,后又改称军机处。
雍正命十三弟允祥、宰相张廷玉、大学士兼太子太傅蒋廷锡三人值守军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