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清宫秘史讲的是什么 > 第131章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第1页)

第131章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第1页)

平定大小和卓之乱,在乾隆自诩的“十全武功”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场战役,爆发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双方激战长达两年之久,深刻改写了西域的政治格局。

大小和卓,是指两位颇具影响力的人物。大和卓全名为大和卓波罗尼都,小和卓全名为小和卓霍集占。

兄弟二人皆为新疆维吾尔族人,居住于如今的喀什地区。

在清朝时期,此地被称作喀什噶尔,该地区多数居民为维吾尔族。

大小和卓,他们出身不凡,乃部落首领之子,其父便是南疆白山派首领和卓玛罕木特。(名字特别拗口,像外国人的名字。)

传说这位首领神通广大,甚至能呼风唤雨,整日里行事神秘,颇具传奇色彩。

尽管和卓玛罕木特本领高强,然而其军事实力相较准噶尔部,却略显逊色。

彼时,准噶尔部势力如日中天,以伊犁为核心,不断兼并周边多部,其统治范围远及天山南路,势力十分庞大。

为了削弱南疆和卓势力,当时的准噶尔大汗策妄阿拉布坦,以武力相逼,要求和卓玛罕木特交出他的两个儿子——大小和卓,否则便兵戎相见。

原来是以其两个儿当人质,借此操控南疆。

和卓玛罕木特深知,若拒绝这一要求,准噶尔大军必将如洪水猛兽般踏平白山部落。

在这生死抉择之际,他忍痛割爱,抚摸着两个儿子的头,悲戚说道:“孩子,放心去吧,为了南疆能免于战火,一切都是值得!”

为了南疆百姓免遭战火涂炭,和卓玛罕木特不得不低头妥协。

就这样,大小和卓被押解至伊犁,囚禁了起来。

“……”

此后,准噶尔大汗妄图统一新疆,摆脱清朝的管制,实现独立,这一公然挑战清朝权威的举动,彻底激怒了乾隆皇帝。

乾隆怒发冲冠,愤然道:“大清国岂容尔等鼠辈肆意分裂?莫要以为我大清软弱可欺!”

乾隆决心以强硬手段,让准噶尔大汗明白,究竟谁才是新疆这片土地的真正主宰。

乾隆二十年(1755年),乾隆果断发兵,一举平定了准噶尔汗国之乱,成功俘虏末代大汗达瓦齐。

在这场战役进程中,清廷将被囚禁的大小和卓释放。

兄弟二人对清廷的救命之恩感激涕零,当即表示愿意效忠大清。

此时,大学士刘统勋——也就是刘罗锅的父亲,在朝议时向乾隆建议:可让大小和卓兄弟二人管理南疆事务,毕竟天高皇帝远,朝廷鞭长莫及,由本地有威望的人治理,能减少朝廷开支。

乾隆采纳了这一建议,传旨命大和卓进京觐见,同时令小和卓配合清军,扫除准噶尔末代大汗的残余势力。

清廷安排的井然有序,然而,西域局势瞬息万变,昨天的船票,未必能登上今天的客船。

乾隆平定了准噶尔之乱,出于军费问题,清军主力随后撤回了内地。

不久之后,准噶尔贵族阿睦尔撒纳,也就是与清军一起消灭准噶尔末代大汗的那个人,

因为不满乾隆对他的任命,悍然发动叛乱,伊犁瞬间陷入混乱,局势再度变得岌岌可危。

已经获得自由之身的小和卓见此情形,心中暗喜,认为时机已到,

于是趁机收拢被准噶尔部掠夺的维吾尔人,并趁黑夜逃离了伊犁。

与此同时,他派人紧急与哥哥大和卓取得联系,劝哥哥不要前往京都,小和卓的意思是趁乱割据一方。

大和卓起初并不知晓弟弟的真实意图,于是带着随从与弟弟会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