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清宫秘史讲的是什么 > 第170章 乾隆禅位与香妃传奇(第2页)

第170章 乾隆禅位与香妃传奇(第2页)

乾隆六十年九月十六日,乾隆昭告天下,立皇十五子永琰为皇太子。

决定次年正月初一,办一场隆重的禅位大典,乾隆帝将象征着至高权力的皇位传给永琰,自己退居幕后,成为太上皇。

届时,永琰正式登基称帝,将次年改元嘉庆。嘉庆称帝时年方36岁。

值得一提的是,永琰称帝后,主动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了颙琰。从这一改名之举,便能看出永琰的宽厚仁德。

按照惯例,兄弟之中若有一人称帝,其他兄弟为了避讳,都要更改名字。

而永琰为了避免兄弟们改名带来的诸多不便,毅然决定自己改名。

他表示,兄弟们的名字皆是父亲所起,不应轻易更改。乾隆听闻后,深受感动。

【那么,乾隆为何会选择嘉庆作为接班人呢?】

乾隆选择接班人,采用的是秘密立储的方式,直至宣布的那一刻,大臣们才知晓谁是太子。

他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深知“九子夺嫡”的惨痛教训,为了防止皇子们因争夺皇位而手足相残,故而选择这种方式。

在众多皇子中,乾隆选择嘉庆,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永琰为人忠厚老实,行事一直极为低调。在乾隆的诸多皇子里,他表现出众。

其二,永琰的生母是孝仪纯皇后魏佳氏。魏佳氏生前深得乾隆帝的宠爱,在乾隆后宫中地位颇高,这无疑为永琰成为接班人增添了重要砝码。

其三,永琰自幼接受严格的皇家教育,在文学、历史、骑射等诸多方面都颇有造诣,因而能够得到乾隆帝的认可。

其四,永琰性格内敛、稳重,言行举止皆遵循皇室规范,在乾隆帝眼中,他是恪守祖训、遵循礼教的皇子,非常适合承担皇位传承的重任。

永琰在皇子中始终保持相对中立,并未明显卷入激烈的政治斗争,这使得乾隆帝认为他即位后能够平衡各方势力,稳定朝政。

从另外角度来看,乾隆帝的其他皇子或早早夭折,或因种种缘由失去了乾隆帝的欢心,这也是永琰能够胜出的原因之一。

比如皇八子永璇,他患有足疾,行动多有不便,而且性格乖戾,行事不够稳重,不符合皇家对继承人的要求,

乾隆帝对他并不看重,很早便排除了他继位的可能性。

皇十一子永瑆,虽才华横溢,尤其在书法方面造诣深厚,但为人吝啬刻薄,缺乏帝王应有的胸怀与气度,同样难以担当大任。

皇十二子永璂,因其母继皇后那拉氏行断发大逆不道之举,与乾隆帝关系恶化,受到牵连,失去了乾隆帝的宠爱,基本与皇位无缘。

皇十七子永璘,自幼聪慧,却性格随性,对皇位并无太大兴趣,更钟情于悠闲自在的闲散生活。

皇四子永珹,早已过继给他人,从宗法制度和实际情况来看,也不再是皇位的直接候选人。

相较之下,皇十五子颙琰没有明显的缺陷,且勤奋好学、品行端正、恪守祖制,

在众多皇子中表现较为突出,自然而然地成为乾隆帝选择接班人时重点考虑的对象,最终被立为太子,继承了皇位。

乾隆晚期,他的后宫依然有众多女人相伴。

清朝的内宫制度自康熙时便已形成定制,后妃共分为8个等级,

分别是皇后一人,皇贵妃两人,贵妃两人,妃4人,嫔6人,而贵人、常在、答应则没有固定的人数限制。

乾隆一生的后妃数量不下40位。

史料记载,他先后有三位皇后,原配皇后是富察氏,第二位是继任皇后那拉氏,第三位便是嘉庆的生母魏佳氏。

魏佳氏在儿子嘉庆继位之前便已离世,她是被乾隆追封为皇后的,正所谓“母以子为贵”。

魏佳氏生前备受乾隆宠爱,这也是乾隆选择嘉庆接班的原因之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