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清宫秘史讲的是什么 > 第194章 道光官场秘录(第1页)

第194章 道光官场秘录(第1页)

道光二十一年暮春,山西汾州府衙书房,新任知府劳崇光与师爷王文海挑灯夜谈,谈什么?听听就知道了。

【捐纳迷局】:书房装饰简陋,檀香味弥漫开来,劳崇光这位候补十年才上任的知府大人,此刻摩挲着上任文书,声音发颤道:

“王先生,学生花了八千两捐的知府官职,总算熬到补实缺。

听说前任刘知府,在任仅八个月,就卷走三万两,听说他采用的‘放炮’招式敛财,这‘放炮’到底如何操作呢?”

首先补充一点,按照现在眼光,捐纳等同于卖官鬻爵,莫非道光为了搞钱,一点底线也不要了?

呵呵!不仅道光这样搞,从雍正到嘉庆都这样搞,不这样搞财政吃不消。

清朝从雍正年间到嘉庆,道光年间。平均每年的财政收入只有4000万两。

刚好够正常年份的开销,如果遇到荒年,灾年,修河堤,平叛乱什么的,就再也没有钱支付了。

怎么办呢?就只好用“捐纳”等手段来筹措款项。

“娟纳”就是有钱的人家出钱可以做官,有钱的学子,可以出钱买举人、监生这些身份。

说白了等于用钱买官,这种办法朝廷来钱快,但弊端显而易见,那就是平庸之人,或者无品德的人,

有可能位居高位,影响官员声誉和信任,降低公信力。

其实皇帝也没办法,想想乾隆为什么重用毫无底线,贪得无厌的和珅?

就是因为和珅会敛钱,解决了乾隆财政紧张的问题。

捐纳的人出了钱儿,他当官儿以后会想方设法的敛钱,加上朝廷不断扩大捐纳的范围,候补官员越来越多。

为了满足每个人都当一段时间的官儿的愿望,朝廷就缩短任期。

比如三年的任期改成一年。

如此一来,这些短期内当官儿的人想要回本,于是就想出了“放炮”这些招式。

一言以蔽之,“放炮”就是短时间内迅速敛钱。

——言归正传,新任知府劳大人询问师爷什么叫“放炮”。

有道是在商言商,在官位,你必须谋其事。

有些官场规则作为新人的劳崇光还不懂,不懂就问,这种“好学”的精神值得点赞。

只见师爷拨弄的算盘“噼啪”作响,幽幽说道:

“大人您看这账……,刘知府捐官花了一万两,上任头三月就以‘修复文庙’的名义摊派‘捐赠’,收了五千两。

接着谎称‘邻县灾荒需赈济’,每亩地加征二斗粮,又捞八千两。

最狠的是‘放太平炮’——假传他要升道台,让百姓提前缴半年田税,

还说谁先交有优惠,适当减免,老百姓图少交点,虽然还没到交税时候,却踊跃缴纳,这一笔就进了一万两。”

劳崇光闻言倒吸了一口凉气:“卧靠,还有太平炮?这不是提前收税吗?

他把下一年的税收走了,后任可咋办?难道不怕后任追查吗?”

师爷冷笑道:“追查?他早把亏空记在‘河工损耗’上了,又给布政使送了两千两‘好处费’,账册早被‘抹平’了。

如今您接的府库,明面存银五千两,实则都是空账。

您若不赶紧‘放炮’,别说八千两本钱回本,怕是连给京里送‘冰敬’的钱都凑不齐。”

劳崇光一下子呆住了,还有“冰敬?”

师爷笑道:“大人真是单纯,五花八门的名称多了,什么取暖费(炭费),消暑费、这个费那个费,多了去了!”

“师爷,我读的书本可是官场一片清白,怎么……官场水这么深呢?”

师爷不屑道:“这只是冰山一角,这才到哪儿了!你不当知府,我不给你说,你永远不知官场有多黑暗,”

王文海喝了一口茶水,放下茶盏:“我的知府大人。今天你不忙,干脆我就给您上堂官场暗箱操作课吧,免得您以后急手忙脚不知所措。”

劳崇光一躬到地,“多谢师爷指点,劳某洗耳恭听。”

【别敬黑幕】:劳大人,今个咱俩畅所欲言,有啥疑问您尽管发问,小人必言而所尽。

劳崇光嘴唇哆嗦着问:“学生听说升任要送‘别敬’,究竟要送多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