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清宫秘史讲的是什么 > 第195章 鸦片惹的祸(第3页)

第195章 鸦片惹的祸(第3页)

“啊?何为缓禁,何为禁贵不禁贱?”道光越发迷惑不解。

“陛下可颁布诏令,若发现文武官员、兵丁士子吸食鸦片,立即斩首;而庶民百姓则听之任之。”许乃济解释道。

道光帝追问道:“那岂不是对百姓置之不理?”

“皇上,百姓大多愚昧,沉溺于鸦片的终究是少数。然而官吏若清正廉洁,军队若强壮有力,国家的根本自然稳固,此为其三。”

许乃济详细阐述了自己驰禁主张的三大好处,言罢,再次叩首,等候道光帝的反应。

在这空当,穆彰阿上前半步,似乎忧国忧民的意思:“陛下,许大人所言极是!

想我朝自乾隆末年起,西洋货船日益增多,鸦片之害初现端倪,彼时还能加以遏制。

如今英夷船坚炮利,沿海巡缉兵船屡屡被其恫吓,若强行严禁,恐怕会激起夷变。

(压低声音)听闻湖广总督林则徐主张虎门销烟,实则治标不治本——烟土虽可销毁,吸食的习惯却难以禁绝,

反而徒增官商勾结,提高价格的走私啊!”穆彰阿说完,目光望向道光皇帝。

道光帝起身踱步,袍角轻轻扫过地砖:“你们所说的以国产烟土抵制洋烟,可曾想过,百姓若都去种植罂粟,

粮田势必日益减少,来年若发生饥荒,谁来承担后果?

禁官不禁民,倘若庶民都沦为烟鬼,国家还如何得以存续?朕若应允弛禁,后世史书又会如何评价朕?”

道光帝重重地坐在椅子上,声音疲惫,挥挥手,“此事……关系重大,容朕再斟酌斟酌。你们先退下吧。”

许乃济和穆彰阿拜谢退出了大殿。

二人的驰禁建议,看似“务实”,实则是对鸦片这一毒瘤的妥协。

他们未能预见“本土鸦片”只会让烟毒从沿海进一步蔓延至内地。

正如御史袁玉麟所驳斥的那样:“若弛禁,是驱使百姓吞食毒药啊!”

而严禁派的声音,则代表着大清王朝独自清醒的那部分人。

道光十八年(1838年),民族英雄林则徐痛心疾呼:“鸦片流毒,每年致使白银外流六百万两,

十年之后,大清将无抵御外敌之兵,亦无充作军饷之银!”

他主张“重治吸食”,要求吸食者限期一年戒断,逾期则处以死刑。

随后,林则徐以实际行动响应严禁鸦片,在湖北查抄烟馆500余家,收缴烟枪12万杆,并亲自研制“断瘾药丸”,推广至民间。

驰禁和严禁两派之争的本质,是腐朽的封建体制,在面对列强冲击时的两种不同应激反应。

驰禁派妄图用传统商业逻辑来“化解”毒品危机,却全然忽视了鸦片对社会根基的严重摧毁。

严禁派虽敏锐洞察到问题的紧迫性,却未能预料到禁烟行动,将进一步激化中英矛盾。

当林则徐在1839年6月于虎门销毁237万斤鸦片时,英国议会正以271票对262票,通过对华战争议案。

一场以“保护贸易”为幌子的殖民侵略战争,已在毒烟与硝烟的交织中,缓缓拉开了序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