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纯粹的粹 > 第13章(第2页)

第13章(第2页)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不能称为第一,因为,它们都只不过是从一条门缝里在观察世界。

一个门缝最多只是观察对象的三百六十分之一,何况世界已有近万门学科。

那么任何学科,只不过是万分之一的角度而已,又有什么值得过炫耀的呢?

我看到过许多有了一些所谓知识的人,读了个把博士学位,就仿佛掌握了世界的总开关似的,那份洋洋自得,那轻飘飘装潇洒的样子,着实叫人寒心。

这一切都是教育的错,因为教育教给人们划分的头脑。

人们在观察任何对象时,只要一睁开眼,他们的眼里就跃出了谁是正,谁是反;谁是好,谁是坏;谁是矛,谁是盾……

总之,只要一睁眼,他们便看到了事物的对立和矛盾。

人一旦这样成了习惯,就会看不见和谐和整体了。

分裂的眼光总会给一切都贴上标签;这是经济问题,那是政治问题,那是道德问题,等等。

其实这种贴标签的方法本身就是错误的,任何经济问题,其实也是政治问题、社会问题等。

这就是我们擅长划分的眼睛,我们还期望这双眼睛能给我们带来和平、安定、和谐、整体和完美,却不知它全是分裂的视角。

这样的眼睛,它能给你带来快乐、幸福和自由么?

它能给你带来福祉么?

休想!

我们学多了矛盾论,我们只要一睁眼便看到对立,看到了冲突和斗争,我们根本看不到和谐统一。

我们对划分世界有瘾,可惜划分一切的头脑惟一能带给我们的只是灾难,深深的灾难!

觉悟10全面进入感知,体验双向情感

要想真正深刻而全新地进入事物的本质,我们就得先搞清楚与进入相关的一系列问题。

(1)进入首先是感知的。

我们无论何时何地,在面对一切新事物或旧事物时,首先对事物的把握是感知的,即从感性的角度去体验事物的最基本特征。也就是说我们对事物认识的第一步是认识事物的感性层面,而不是理性层面,正因为这层感性层面,才会决定我们是继续认识下去,继续深入下去,还是立即停止。

所以在这一层面上虽然没有真正认识事物,但对我们能否真正客观地把握事物是极为重要的。

所以,我们不得不对感知层面引起高度重视。如果忽视了这一认识过程,我们在进一步认识时就会带有偏见和肤浅,就会流于庸俗和随便,就不可能透彻理解事物,就不能敲开基本能量库,不能进行能量连接和能量交流,所以在此,我们不得不对感知有所认识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感知过程中的基本要素。

感知是一种基本的心理过程,是对外部环境刺激而引起的内部选择及组织,为感知人提供有意义的体验。

也就是说,感知是一种体验,是一种从情感的角度层面较肤浅地认识事物的状态。

其次,感知的主要身体器官是:眼、耳、口、鼻、舌和整个肌体等,当然这些都是反映到大脑的直觉认识层面上的。

再次,感知过程的各个步骤基本上都是在一刹那之间完成的。

也就是说感知的优点就是速度快,它几乎不需思考,不需像研究事物一样仔细琢磨,它讲究的就是速度,就是灵敏度。

它能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处理需要快速作出解答的诸多问题。这种能力,当然是人类在与自然长期斗争中逐步演进而成的。

最后,感知是带有选择性的感知,它能极快的将被观摩的事物进行适当归类。

另外,它还具有上面所讲的防卫功能。

不过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常常带有鲜明的情感色彩,具体说来会出现认识偏差、认识的光环效应、晕轮效应,出现以己度人,出现认识肤浅的现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