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队的医护人员迅速跳下车,熟练地为他进行伤口包扎。
好在伤势不算太重,只是自行车的前轮车胎在摔倒时被磨破了。
无奈之下,他只好上了汽车,成为这次骑行中第一个接受救助的人。
张美艺也渐渐体力不支,实在骑不动了,只能停了下来,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李云顺看了看手表,又心疼又鼓励地说:“再坚持一下,过了这个坡,大家肯定在山的那一边休息呢。咱们马上就能歇口气了。”
张美艺咬咬牙,无奈地推着自行车,一步一步艰难地向上攀爬。
每走一步,都感觉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终于,她登上了山顶,看到坡下树林里休息的人群,长舒一口气,喘着大气说:“你说得真准,可算到了。太好了,骑下去就能休息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后梯队的人也陆续赶到,大家像是被抽去了筋骨,纷纷瘫倒在树下、草地上。有的人甚至直接躺了下去,四肢大张,眼睛望着天空,只想好好放松一下疲惫的身心。
佟雪手持喇叭,大声喊道:“大家休息二十分钟,二十分钟后准时出发。需要补充水的,去汽车上取。”
二十分钟很快过去,有两名女青年躺在草地上,满脸疲惫,声音微弱地说:“实在骑不动了,太累了,能不能再让我们休息一会儿啊?”
佟雪看了看前面已经出发的人群,又看看这两名体力不支的女青年,于心不忍,只好说:“那你们上汽车吧,在车里休息,等恢复点体力了再下来骑。”
大货车开了过来,装上她们的自行车,救护车也载着她们和之前受伤的男青年,缓缓驶向远方。
队伍继续前行,骑了一会儿,来到了山间的平地。
平坦的道路让大家紧绷的神经瞬间放松下来,骑行也变得轻松许多。
路过前后岭公社村落时,社员们纷纷停下手中的农活,满眼疑惑地望着这群行色匆匆的年轻人,仿佛在看一群来自外星球的生物。
他们骑过了平坦的盆地,又接连翻过几道山坡,终于走出了山区。
在一座漫水桥边,队伍进行了第二次集中休息。
一时间,漫水桥前后热闹非凡,到处都是人。
先到的那批人,早已在大树下寻得阴凉处,惬意地休息着;后到的人则只能顶着炎炎烈日,坐在滚烫的地上,稍作喘息。
大家望着桥下清澈见底的河水,顿时觉得燥热一扫而空,纷纷走到河边,俯下身,用清凉的河水洗把脸,再将手巾、手绢浸湿,轻轻擦拭着滚烫的脖颈。
还有人拿出水壶,将其灌满,仿佛这清凉的河水能为他们注入无尽的力量。
佟雪见状,赶紧喊来几名团员,吩咐道:“你们去把汽车上的水桶装满水,以备不时之需。”
河边地头劳作的社员们,看着这群年轻人,忍不住好奇地大声问道:“你们这是要上哪儿去呀?”
“我们去海边游泳!”有人大声回应道。
一名妇女站在地头,听了这话,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一边笑一边说:“真是吃饱了撑的,不累啊?一个破海,有啥好看的。”
一位大叔倒是热情,走过来,关切地问:“你们从哪儿来的呀?”
“八叉公社赵村大队。”
“那是哪儿呀?”
“锦东三线。”
大叔恍然大悟,点了点头说:“知道,那地方以前叫黑森窝子。”
“什么黑森窝子,我们那儿没这名字啊。”年轻人一脸疑惑。
“你们那儿是不是有压儿山?你们那儿离我们可远了,对吧?”
“对,对,有压儿山。那您说的黑森窝子是什么意思啊?”
“以前啊,那是土匪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