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靖康耻?朕还在哪来的靖康耻?最新章节 > 第232章 百科全书(第1页)

第232章 百科全书(第1页)

胡宏几乎是激动得起身再拜:“臣定倾尽所学,辅陛下立此基业!”

赵桓背手望着窗外,薄云轻散,几枝红梅在风中独立。

“那就从宋学开始。”他淡淡道。

“修纲、定礼、立学、导民。”

“战火之外,要给天下人看到一条可以走得更久的路。”

“他们信金国,是因为金人能打;他们信我大宋,是因为我们能讲理、能教人、能走在前头。”

赵桓望着窗外那几枝在冬风中独自傲立的红梅,语气依旧平静,却隐隐透出一股锋芒。

“不过光靠讲儒学还不够。”

他忽然转身,眼神落回胡宏身上,语调不紧不慢:“百姓不是读书人,他们不进太学、不入书院,不背《四书》《五经》,你跟他说君子以仁为本、修齐治平,他听不懂,你得让他感同身受。”

胡宏微微一怔:“陛下是说”

“说教管得了读书人,管不了说书先生。”赵桓笑了笑,语气轻松下来,“但说书先生,能带动的是整个街坊巷里。”

“民间讲究听戏听曲、看杂剧。这些年坊间戏文多是才子佳人、才子遇仙、书生娶富婆,好看是好看,就是听完让人只想着升官发财、娶貌美娘子,对家国没半点感觉。

赵桓语气一转,微带笑意:“我们可以找人编写一些爱国将领的杂剧,深入到百姓当中演出,讲岳飞、讲种师道、讲宗爷哪怕只是改编点旧事,也要让人看得热血、记得住,寓教于乐,效果肯定比单纯说教要强。”

这话一落,胡宏眼前一亮,当即躬身应道:“陛下之策,甚善!臣回去便着手召集文人编撰此类戏文,再联系三衙、京兆府配合,择市井集会之地,日常演出。文人传教,市井教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皆可为用。”

赵桓点头,目中带笑:“如此甚好。”

他缓缓踱步至窗前,望着檐下红梅微颤,语气微顿:“不过,朕今日把你召来,其实还有更重要的事要与你谈。”

胡宏闻言,略一肃身,正色道:“不知陛下所言何事?”

赵桓转身,负手站在窗前,声音却忽然低了几分,像是在自语,又像是在沉思。

“胡卿,你也看到了,如今金人势大,北地之失,非一朝一夕可复。朕虽登基,终究是在这风雨飘摇之中,凭宗爷之势,得一地之稳。但这天下,终究不是铁打的。

他顿了顿,语气加重。

“大宋,已南迁。”

胡宏心中一震,眼神动了动,却没有出声。

赵桓抬头,眼神平静,却透出几分不容忽视的寒意与清醒:“北疆残破,民心惶惶。许多地方,金人未至,百姓先逃;而更多人,虽口称宋人,心却未必。”

“所以朕今日唤你前来,不只是要立学立纲,不只是教化士子,而是想做一件更大的事。”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声音里带着一丝理智背后的锋芒,那不是空喊口号的热血,而是像一个久经沙场的谋士,冷静看局的那种锐意。

“这南迁之后,朝廷若想稳住根基,不光要能打,还得能让百姓愿意信你、认你、跟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