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得正入神的袁术背蔡邕一重磅炸弹炸醒,老家伙居然踢皮球:“吾亦知之不甚详细,日后若有暇,当与志才一同参详。”袁术清醒过来的急智确实不一般,要是贾诩在,绝对又会这样夸赞袁术了,果然戏志才当作是袁术谦虚的一种表达方式。
袁术以前看穿越小说知道一些墨家的典故,这时代的墨家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墨子关于物理学的研究涉及到力学、光学、声学等分支。要是以后加入算数的话,那岂不是……
接着是郭嘉,这小子真是语不惊人誓不休啊:
“小子不才,学不懂诸位所言的儒家,希望夫子能教导小子学习兵家。多日来,小子在书院中常读兵家文献。还请夫子指教。”
蔡邕眼睛亮一下,眉毛动了动,看看眼前的小孩:
“呵呵呵,兵家?那你治经何典啊?”
“小子在阅读三略。愿将上略背诵,请夫子指教。”
说着开始背诵《三略》,这时一个奇怪的情形出现了:开始蔡邕很平淡的听着,不一会眼睛里流露出诧异的光芒,接着,忙不迭在一堆书卷中找出一本书翻看仔细对照,一会看看书,一会看看郭嘉……
袁术马上知道怎么回事了,三略是袁术上辈子的藏书之一,上略是全书的精华部分,有2100字左右,在这个推崇儒家思想的时代,一介寒门学子能将一本兵家著作背诵出来,那不是太诡异了么?难怪蔡邕急忙看书,说不定蔡邕自己都背不出来呢。
待到郭嘉背完,蔡邕大惊:
“吾从来不信寒门学子会有如此惊世骇俗之才,今日所见,令伯喈汗颜。实不相瞒,吾所修专于儒家道家,然墨家只是有所涉猎,至于兵家只是略观一二也。说道指教,怕是还不如眼前小童。”随后对郭嘉道:
“年前袁公路所作兵书一本,三十五计,吾略观之,计计皆是神出鬼没之计,郭嘉想学,当向袁公路学习。”
晕,我每天“日理万机”啊?要是我自己能教,还引到这里来做什么?连忙谦虚了一下:
“皆是上古仙人所作,本有三十六计,还是吾记得不全,所得才三十五。日后有暇,当与众人推演。”
“袁小子何时谦虚起来?文和曾对吾言,公子曾欲将孙子兵法与三十五计进行推演。难不成文和诈吾?”
一句话说的袁术张嘴结舌,这总不能说贾诩在骗他吧?只得默认了。
郭嘉又对袁术行礼:“日后定当求教将军。”
袁术无语,你都是鬼才了,还求教我,那我以后不就要出丑么?
下面轮到李严,也跟蔡邕讨论了一会学习儒家的理论,蔡邕感觉不错,能力不在张既之下。
最后,蔡邕询问众人是否想留下,四人皆有想留的想法了,都表示希望在书院中学习。
“那好,日后郭嘉,李严,戏志才来吾院中读书。仲德与吾年纪相仿,些许俗礼就免了吧,跟文和一样,常来叙叙就行了。”
咦,没有要程昱做学生啊。额,看起来程昱好像比贾诩还要年长一些的。于是产生了要程昱去宛城代县令的想法。毕竟贾诩还是很忙的。不过要等到四人跟袁术同心同德了才行。
于是,郭嘉,李严,戏志才当场就行拜师礼。再对袁术行拜兄长礼仪。
这时蔡邕见袁术身后两人还一直站在那里,一言不发。颇为恭敬有礼。蔡邕大惊,这一站就是几个时辰啊,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于是问道:
“术儿身后二位壮士和是术儿的侍卫?难道为师会欺负术儿不成?”
晕,袁术暴汗,这老家伙真能掰啊……连忙道:
“此吾兄弟二人,已到及冠之年,想请恩师赐字。”
蔡邕也不侨情,天下人不都希望有大儒赐个有学问些的字么?要不是看在袁术的面上,蔡邕才不会去理睬这些事呢。不过此时蔡邕也认真对待,仔细询问两人的情况和思维意思等方面,最后给纪灵取字“公成”给高顺取字“公义”。两人学问一般:都认为:公是袁术的字的一部分,这就说明蔡邕都把他们做袁术的兄弟看了。这么一来,大喜而拜。
这时蔡邕的心情极好,收的三个得意门生,尤其一个鬼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