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鸳鸯拿着火棍拨了拨灰烬,又泼了一杯水上去,把灰烬搅成了泥,连烧得是什么都看不出来了,这才回道:“宝二爷天资聪慧,又跟国公爷长得极像,还是衔玉而生,等他长大成人,必定是能撑起国公府的。”
&esp;&esp;贾母嗯了一声,闭上眼睛,不说话了。
&esp;&esp;这边贾琏回到房里,王熙凤见他脸色不太好,手里还提着酒,故意笑了一声,引出话题来,“还是我们二爷得宠,我这天天的伺候这一大家子,还得逗老太太开心,什么都没我的。”
&esp;&esp;贾琏叹气,“你知道什么,这酒可是个麻烦事儿。”
&esp;&esp;方才在贾母屋里,贾母叫王熙凤处理那些下人,贾琏知道这是不用瞒着她的意思,本来嘛,荣国府现如今是他们夫妻两个管事儿,又怎么能瞒得过去?
&esp;&esp;贾琏便一五一十把贾母跟他说的话全说了。
&esp;&esp;王熙凤一阵又一阵的心惊,身上汗毛立了起来,出了一身的冷汗。
&esp;&esp;让她处理那些人?这摆明了是在敲打她。
&esp;&esp;而且这里头好些人,名义上是她姑妈王夫人的,要是真的经她手料理了,她跟她姑妈必生罅隙。
&esp;&esp;只是她王熙凤能在贾府站稳脚跟,依靠的是她伯父王子腾,下来是贾琏,贾母都要稍微靠后些,就更别提王夫人了。
&esp;&esp;况且荣国府除了她们王家人,还有谁能用呢?
&esp;&esp;也就剩下年过六十的贾母,还有孀居的李纨了。哦对,还有她们大房的继妻邢夫人。
&esp;&esp;而且贾琏跟她的关系,总归是要比跟贾母近一些的,所以王熙凤打算再暗示一下,再说贾母也不无辜,她当初说那些话,现在看来,就是故意引人误会的。
&esp;&esp;王熙凤叹道:“要不怎么说是老祖宗呢……虽然老字儿排琏二爷送你去私塾
&esp;&esp;十一月初二,天还没亮,顾庆之还睡着,就被咚咚咚的敲门声吵醒了。
&esp;&esp;“赶紧起来,收拾好了,琏二爷送你去私塾。”
&esp;&esp;顾庆之忙起身,外头等了好几个人,只来点卯的红燕也在,手里还提着水壶。
&esp;&esp;“怎么这样急?”顾庆之穿好衣服打开门,问道:“既是找先生,难道不该提前说好日子?”
&esp;&esp;“你知道什么。”为首的小厮没好气道:“你以为先生是好找的?还不是托了荣国府的关系,你又大字不识两个。总之先生不好找,临近过年,也没人这个时候收学生,你这是加塞。”
&esp;&esp;这理由倒也说得过去,黄嬷嬷又从屋里找了当日他刚来给贾母请安穿的那套红底有金线绣花的衣裳,“穿这个,看着喜庆。”
&esp;&esp;顾庆之微微皱了皱眉头,“去私塾不用穿成这样吧。”
&esp;&esp;黄嬷嬷道:“不打扮的小点,你如何跟先生解释你不识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