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红楼 国师宠妻日常 > 第90章(第1页)

第90章(第1页)

&esp;&esp;“多谢陛下。”顾庆之又替林如海解释了一句,“他就一个女儿,兴许是病倒之后,分外的惆怅,所以才接了女儿回去。”

&esp;&esp;这个解释有点牵强,不过皇帝很给面子,他语气轻松,笑道:“你回扬州,也算是衣锦还乡了,虽然不能明说,不过朕不能叫人看不起你。”皇帝一顿,吩咐全公公,“去拿块如朕亲临的牌子来,朕也给你涨涨威风。”

&esp;&esp;顾庆之放下心来,笑道:“多谢陛下。那祭台别撤了,香火别断,至少能保证京城周边半年风调雨顺。”

&esp;&esp;皇帝笑着拍了拍顾庆之的肩膀,“多带些人回去。卫德惠,一路照顾好朕的安国公。”

&esp;&esp;话说到这儿就该走了,不过顾庆之想了想,又问了一个对他来说很重要的问题。

&esp;&esp;“陛下,您究竟为什么要林如海当六年的巡盐御史?我问过了,别说是大魏朝了,就是前朝灭亡之际,巡盐御史也没有超过两年,林如海为什么能当六年?而且他是太上皇点的探花,并不能算是您的天子门生。”

&esp;&esp;皇帝犹豫了一下,微微皱了眉头,左右一看,全公公招手带着屋里人出去了。

&esp;&esp;“真要说起来……林如海当巡盐御史的顾钦差

&esp;&esp;这个年代出门一次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去一趟江南,来回路上就得两个月,这还是一切顺利的情况。

&esp;&esp;皇帝就又多说了两句。

&esp;&esp;“大魏朝三大粮仓,两湖、江南还有两广。江南是最繁华的,不仅产粮食,还有丝绸,是粮仓也是钱仓。都察院里,负责收缴盐税、监察盐商,查处私盐的巡盐御史一共六人,林如海这个两淮巡盐御史,手下督管的盐税是最多的。”

&esp;&esp;“不仅如此,太祖皇帝就是在金陵发迹的,那地方是龙兴之地,虽然如今都城搬到了京城,可金陵一直没落下。”

&esp;&esp;这点顾庆之也知道,“开国的四王八公多半都祖籍金陵。”

&esp;&esp;“那地方……最好不要出问题。”皇帝道:“朕再排些锦衣卫,你们明察暗访的,相互有个照应。”

&esp;&esp;顾庆之便道:“既然如此,那我不如更声张些。我记得前些日子陛下要削减后宫开支,放宫里太监出来,这事已经是人尽皆知了,不如趁机再安排些人去江南织造府,三方一起查,多少能看出些问题来。”

&esp;&esp;皇帝点头应了,他是觉得后宫太监人过于多,不是觉得太监不好用,像太监和锦衣卫这些人,都是依托皇帝才能存在的,皇帝除非被忽悠拐了,否则不可能不倚重太监的。

&esp;&esp;就像前朝的几个皇帝,被群臣忽悠着处理打压了太监,然后就只能依仗朝臣,然而朝臣结党营私,跟太监相比,很难说哪个危害更大。

&esp;&esp;毕竟太监死了势力就散了,可搞不出一个大家族来,也没法侵占几十万亩的土地传家。

&esp;&esp;这些东西,虽然皇帝当皇子的时候没机会学,不过当了皇帝之后,也是了解到不少。

&esp;&esp;“既然如此,朕再给你个好东西。”皇帝笑道:“江南造船也是一绝,去年太上皇就下旨叫他们造了一艘楼船,他还想再去江南呢。”皇帝言语里露出几分不屑来,“太上皇好大喜功,六下江南,朕年幼时也跟着去过一次,真是——奢靡,看得人胆战心惊。”

&esp;&esp;顾庆之脸上也有了笑容,他已经猜到皇帝要叫他干什么了,把太上皇的船开回来。“臣一定好好照顾这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